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的曲调

1.古诗改编的歌曲

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被改编为《月满西楼》。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改编为歌曲以后还是叫《虞美人》。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成《但愿人长久》,邓丽君唱的,王菲是翻唱,这首歌不叫《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只是一句歌词。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改编成歌曲也还是叫《满江红》。

《诗经·蒹葭》。被化改为《在水一方》。

也就是,是按那个意境,引用了一些原词来写,但并不完全是原词。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被化用到SHE《长相思》中作了一段RAP。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化用到伊能静《念奴娇》里作了一段歌词。《水调歌头》《高山流水》《琵琶行》《十面埋伏》 伊能静《念奴娇》 曹颖《蝶恋花》 雷佳《江山颂》 风中采莲《忆江南》 姜育恒《梅花三弄》 SHE《长相思》 孙楠《敦煌日月》 与非门《满江红》总之非常多 。

2.古诗词吟诵曲调有哪些

我印象中···

在敦煌出土过唐朝的曲谱,由于无人能懂,专家在破解(几年之前的看的消息了,楼主不问,我还想不起了)

至于流传,唐朝的部分曲谱在敦煌就出土了

宋朝的词到了清朝也就是失传了

简单来说

楼主不妨翻开唐诗三百首,凡是乐府类目下的都是可以唱的

楼主翻开诗经,你会发现有的存目无词,因为诗经全部是用来唱

至于曲调

太多了···我手头没那些资料不妨简单点说

宋词都可以用来唱,诸如蝶恋花,浣溪沙等等一个词牌就是一个名字

唐诗中也有很多,不过所谓的绝句律诗并不是用来唱的

3.哪些古诗词被谱上了旋律,成为了现代传唱

在水一方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1. 歌曲名称:人面桃花 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演唱:邓丽君 2. 歌曲名称:虞美人 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 演唱:邓丽君 3. 歌曲名称:独上西楼 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 演唱:邓丽君 4. 歌曲名称:胭脂泪 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乌夜啼》 演唱:邓丽君 5. 歌曲名称:人约黄昏后 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 演唱:邓丽君 6. 歌曲名称:但愿人长久 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 演唱:邓丽君(王菲翻唱过) 7. 歌曲名称:月满西楼 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 演唱:安雯 8. 歌曲名称:满江红 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 演唱:罗文 9. 歌曲名称:别亦难 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 演唱:徐小凤 10. 歌曲名称:相看泪眼 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 演唱:邓丽君 歌曲名称:雨霖铃 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 演唱:包美圣 歌曲名称:雨霖铃 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 演唱:娄晗 11. 歌曲名称:采莲曲 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 演唱:蔡幸娟 12. 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 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 演唱:梅艳芳 13.红楼梦歌曲系列 歌曲名称:引子 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枉凝眉 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分骨肉 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聪明累 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 演唱:王洁实 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 相关古诗词:林黛玉《秋窗风雨夕》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葬花吟 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吟》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题帕三绝 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红豆曲 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 演唱:王洁实 14. 歌曲名称:青青河边草 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 演唱:高胜美 15. 歌曲名称:涛声依旧 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 演唱:毛宁 16. 歌曲名称:烟花三月 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 演唱:吴涤清 17. 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 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 演唱:黄安 18. 歌曲名称:君莫攀 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演唱:黄安 19. 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 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 演唱:晏菲 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 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 演唱:晏菲 其他: 20.合唱 歌曲名称:送别 相关古诗词:近代·李叔同《送别》 演唱:青燕子演唱组 21.儿歌系列 歌曲名称:春晓 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 演唱:段丽阳 歌曲名称:静夜思 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 演唱:段丽阳 歌曲名称:春晓 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 演唱:段丽阳 歌曲名称:悯农 相关古诗词:唐·李绅《悯农》 演唱:段丽阳 歌曲名称:相思 相关古诗词:唐·王维《相思》 演唱:段丽阳。

4.有没有人知道宋词词牌的曲调

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

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暗香 暗香与《硫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

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九十七字。

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 八六子 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

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显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领以下两个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对句法。

秦观词有“黄鹏又啼数声”句,故又名《感黄鹂》。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

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

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

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卜算子 卜算子,《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

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采桑子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长相思 长相思,本为唐教坊曲。调名出古乐府“上吉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

一名《双红豆》、《相思令》、《山渐青》、《山渐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亿多娇》等,前人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始见白居易词。

双调,平韵,三十六字。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韵.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韵的。

楚辞 楚辞体,又称“骚体”。为辞赋的一类。

起源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特点为富于浪漫气息,较多抒情成分,突破了四言定格,形式自由,字句较长,倾向散文化,多用“兮”、“些”助语势。

后世多以《离骚》为楷模,故名骚体。 翠楼怨 翠楼怨,此调为姜夔自度曲。

宋孝宗淳熙年间,武昌安远楼建成,姜夔与友人同登此楼,写此词志感。词中有“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牙飞翠”句,故名《翠楼怨》。

此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十字,十一句六仄韵;后片五十一字,十二句七仄韵。

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一字豆句法。 捣练子 捣练子,宋人黄大舆编《梅苑》中收入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为“捣练子”,即以作词名。

或云:“李后主词,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见《升庵词品》)前人多用为妇女怀念征夫之。

5.在唐诗`宋词`元曲中什么叫 曲

什么叫曲?与词往往含混不清,容易引起误会。唐朝时,管词叫曲,元朝的人所谓的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曲。宋朝则叫乐府,元朝也把曲叫乐府,因为宋词元曲都是配乐歌词。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是词之余,所以,曲又叫词余。

曲的特点:

1、曲的字句数不一定,甚至有的曲调里可以增损字句。曲的衬字多,甚至超过正字数,同一曲调得字数和句数,往往差别较大。

2、曲韵独立韵部,有单独的曲韵。

3、曲入派三声,无入声字。

曲为单调(带过曲例外,个别曲调例外),曲比较口语话,是配合音乐得长短句。

6.一首歌词好像全是古诗的国语歌

奇然/沈谧仁唱的古诗词【琵琶行】曲版

歌词:【奇然】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沈谧仁】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奇然】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沈谧仁】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念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奇然】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沈谧仁】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奇然】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合】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奇然】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沈谧仁】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合】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奇然】

江州司马青衫湿。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