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描写“陕北”的名句和古诗词有哪些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陕北地区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 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 2.描写陕北的古诗陇西行 年代:【唐】 作者:【陈陶】 体裁:【七绝】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无定河,发源于三边高原西南部的白于山脉,流经榆林地区八个县,全长491公里,流域面积达30260平方公里,在陕北高原上画了一道弯弯的曲线,最后注入黄河。 渔家傲·麟州秋词 (注:麟州既今神木)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3.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诗表达了红军那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这是胜利会师时候写的。 4.红军长征时陕北会师的故事会宁会师。 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是陇东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9月,**命令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图在会宁一带切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道路。 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阻止胡宗南部,但张国焘心生胆怯,不执行北上命令,而要西渡黄河夺取宁夏。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等人则主张,立即北上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共同打击敌人。 这一主张获得多数支持并形成决议。 然而张国焘于9月20日赶到前线,情绪激动,示以眼泪,使得前线指挥员重新调整部署,准备西进。 对此中央多次复电不同意,加之西进先头部队了解到,黄河对岸已进入大雪封山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张国焘没有办法,被迫下令北上会合中央红军。 1936年7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西康甘孜会师。10月10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近万里。 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十一个月,途经八省,行程一万 六千多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