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勋说宋词读后感初三作文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 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 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 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 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 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 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 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 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 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2.蒋勋说宋词读后感初三作文只因为平时喜欢几句宋词名句,就在众多图书中,选择了这一本。没想到一开卷就爱不释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为“养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个多月才品读完。 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为伊消得人憔悴”。蒋勋是台湾美学大家、文化教父,书可能是讲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语化,有点罗嗦,但也体现他的细腻。就象听《百家讲坛》一样,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娓娓道来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词,对宋词进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读。为了把这“安静、圆满的果实”讲解透视,蒋勋从唐后主李煜讲起,讲为什么在唐诗的顶峰中,如何产生宋词,宋词在中国文化长河中的历史意义,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词的脉络,分别讲述了李煜、冯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蒋勋说:在宋词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与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与花的骚动性的美非常不同。骚动是因为它正在开花,开花自然要吸引别人注意,而果实不见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种圆满。宋词是一种简练,一种淡雅,一种不夸张的情绪。阅读蒋勋,你会发现宋词的颓废、平实和自然,发现现实的美,其实人生是一场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安无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对于困难和挫折,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战而胜之。 人生问题也是古代哲人难以回避的。孔子以现实的、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很感叹大树的长寿和蜉蝣的短命,认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词人也经常涉及人生态度问题。对此,他们作出各种各样的解答。苏轼屡言人生短暂,人生如梦。最经典的是《念奴娇·送钱穆父》的下片: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3.蒋勋说宋词怎么样其实文学不是那么单一的,文学里面有很多个人,每个人在某一个特殊环境里面一种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蒋勋 看蒋勋的书,感觉又回来了大学的讲堂,选了一门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按时坐在座位上,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那些摸索、感觉出来的东西。讲台上的人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想说的话…… 谁能保证在台上的人就一定是正确的?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念,但你仍然会被他的认真和激情感染。 你可以不爱蒋勋,但你一定会爱上宋词,爱上或更爱中国的文化,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 历史不会重新来过,李后主、欧阳修、苏轼、秦观、李清照,等等,他们在写某曲词的时候想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所有今天的解释,都是想象甚至是意淫出来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能在其中自得其乐,这就够了。 说了这么多,是因为我很不能接受很多人对蒋勋的恶意评论,尽管我也不能全盘接受老蒋的观点。 但是否读一本书,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可以不赞同他的观点,但绝不至于把他彻底贬低。就像蒋勋自己说的:“每个人在某一个特殊环境里面一种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 他只是用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给了宋词一个说法,仅此而已。 用某一段落的时间,读一本书,有某种成长,就是收获,哪怕是收获一种和自己不同的观点。 蒋勋讲词,说得并没有多么深入,只是从头到尾,让你看到从唐到南宋、北宋的过渡、发展,然后就是用他的方式向你介绍几个或很出名或出名的词人。当然,他会选择一些自己更有兴趣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其实,越是这种自我的东西,你可能更能学到平常注意不到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可能是被所谓的正统文化忽略了的,就像张三记下的“何须论得丧”的自如,李四学会了“自在飞花轻似梦”的淡然,这就过了。 4.蒋勋说宋词1,2讲读后感一、认识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以后,全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 二、怎样选书目选择你感兴趣的书籍,尤其是选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或学到文中人物的精神的文章。(选写人、写事的文章最好)三、通常写法:(1) 引用法:引用歌谣、名言。 (2) 举例子的方法: 可举古代事例、近现代事例,可举身边听说过的、自己经历的事情,只要事例所表达的中心与文章的中心一致即可。可举正例和反例,正例的作用是让中心更明确,证明这个道理是正确的,这种品质是值得学习的。 四、结构安排:第一段:写清读书的时间、书名和总的感受。(我受益匪浅。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段:用三五句话概括中心思想。(先写主要内容再写讲明的道理或人物的品质)第三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正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的事例自己的事例)第四段:举由这一道理或品质想到的反面事例(古代、现代、身边、自己的事例)。 第五段:发出号召、倡议。正反事例,不要同是古代或同是现代的,最好有层次感,比如举雷锋的为人民服务,再举自己的自私。 5.蒋勋说宋词说的好不好啊?我不知道‘遗弃的海风’说的是什么回事,一直以来,蒋勋先生说的各种文化类作品,缺少的就是考究,很随心的,而且不爱一首一首的注解,很多人都说他说的太过唯心了,嗯~怎么今天居然有人反过来说,真让人吃惊,可能在说宋词上蒋勋先生的风格变了吧。 反正,不管怎么说,要高考的人最好不要参考蒋勋说的,不然绝对死惨死惨的,没办法考试永远是固定模式。 要看考究形的,还是钱锺书先生的看的让人舒爽,让后再根据他说的,再翻其它的书,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这绝对是可行的。 6.求《蒋勋说宋词》全集txt1.什么叫士大夫之词?什么叫伶工之词?伶工是写流行音乐的人,是职业性地演奏音乐的人,他们的音乐形式在民间流行,在社会上的地位一直不高,人们一直把伶工之词当成消遣。 士大夫之词就是后来的苏东坡、欧阳修写的词。这些人是士大夫,是社会文化的领导者。 他们认为词可以变成上层的文学形式。2.王国维在评论他(指李煜)的时候,有一种很特殊的悲悯。 3.文学的创作,艺术的创作,最重要一点就是是否真实。如果存在作伪,就是有问题。 可是当文化传统要求文以载道时,我们不得不作伪,不能不载道。4.宋徽宗留下一个传统,作为一个执政者,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收藏,是不配作为执政者的。 5.一篇文学作品被选入国文课本,常常不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在这个状况里,一代一代人会被牺牲掉,无法看到真正的文化创造力。 6.从很多宗教哲学来讲,我们有一个最后的归宿,可是我们不知道那个归宿在哪里,所以我们是在梦中。在梦醒之前,我们是一个客居的身体,这个身体有一天要到哪里去,我们其实不太知道。 7.我觉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这个句子非常惊人,大概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它的宗教感和哲学感是最强的。8.宋词也许更接近现代诗,因为它非常讲究意向这个东西。 9.我们一路这样讲文学欣赏的时候,大家会发现有一类创作者会很直接地传达他的情感,而另一类创作者,他把情感融化成为一个意向,而意向的传达性,它的时间的耐久性,有时候更高。10.政治安定、经济繁荣之后,人其实会产生更大的感伤,因为这个感伤是回到自身的生命里面去做反省跟沉淀。 11.在西方文化当中,颓废有特殊的美学上的意义,是说经过一个巨大的繁华之后,人开始转向于对繁华内在幻灭的感受,这个时候叫做“颓废”。12.美学是一个不能勉强的东西,它必然跟着你自己时代的真实经验去阐述。 13.生命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经验,能够感受到春天花的绽放的人,大概必然要在某些时候看到花的凋零的哀伤。那个部分不去看,还是不圆满的。 看到春天的灿烂,而不能看到秋天的肃杀和萧条的,他的生命经验也是不完美的。14.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朝代的文人可以在政治上没有恐惧感,没有这么强的恐惧感,可是宋朝的文人有很大的自信和安全感。 15.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很难做自己,反而一直在文化里被扭曲着,尤其是在政权当中,他被扭曲以后回不来。可是宋朝的知识分子可以回来做自己,可以回来做自我,而这种自我释放使得宋朝在文化的创造力上,产生了一种我们叫做“平淡天真”的东西。 宋朝的美学最喜欢讲的字是“平淡天真”,就是不要做作,也不要刻意,率性为之。16.水比较柔软,比较温和,比较顺从,也比较沉静和反省。 山是比较稳定、雄壮、大气的东西。17.宋词对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它开发出字,我讲的“字”,而不是词汇本身的独立性,唐诗里面常常是词汇,表现的是词汇的美,你很少看到一个字本身有很大的特殊力量。 18.我们用“贵游文学”,是说六朝以下一直到李白,基本上都在追求一种比较贵族气的豪迈、华丽,一种大气、挥霍的美学感觉。19.苏轼最有趣的是,他所有的句子开始都是直截了当,从来不做铺陈。 20.修炼是为了回来做人,不是告诉别人我多了不起,告诉别人说我没有那么了不起,才是修行。21.历史不过就是像戏一样,像一个生命在谈笑之间的从容跟自在。 22.一个外在客观的惩罚,如果你自己有一念之间的转变,你会发现没有事情是悲苦的。23.“醒”常常在哲学上代表一种领悟,一种生命的领悟,并不是真正的睡觉的醒来,而是一个生命从迷蒙走向清醒的状态。 24.词由两部分组成:文学和音乐。从音乐来看一首词,还是从文学来看一首词,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25.经过周邦彦和李清照的努力,词被定位为文学上的一个特定范畴。26.艺术上形式上的完美者,往往不会在大众里面有很重要的分量,他通常只会在专业范围内被讨论。 27.文学的形式跟内容达到最平衡的状态是它的高峰。28.创造力这个东西跟所谓的格局、大小无关——文化可以避开现实的一些限制和束缚,它可以有一个极大的突破性,使心灵产生很大的自由。 ……文化的创造力其实在于它是不是有对于心灵空间的一个尊重。29.阅读文学时慢慢会发现,句子本身可能是了解诗人的一个方式,可更重要的是单字,我觉得单字本身是它真正的质感所在。 30.文学里的流浪意识,是一个生命的自我放逐性,它并不只是特定指某一次跟某一个人的告别跟流浪,而是比较本质的问题。31.写诗一定要写到人家翻字典才叫做典故,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32.耽溺是说那个美不太能够扩展出去,是颓废美学的东西。33.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里面,大概最不幸的就是他的思维方式越来越有逻辑性,越来越合理。 34.作为教育者,你大概只有一个责任,就是你要提供更多的东西让对方了解,使他的选择更多一点。35.很精彩的文学常常在于它的错综复杂的对立关系。 36.我们看李清照,看秦观,看周邦彦,看柳永,都有很大的耽溺性。那个耽溺性是深情,可是有一点牵连不断的缠绵,比较接近女性气质。 而苏轼、辛弃疾的深情,常常。 7.蒋勋说宋词背景音乐原谅 - 张玉华 词:梁文福 曲:梁文福 原谅把你带走的雨天 在突然醒来的黑夜 发现我终于没有再流泪 原谅被你带走的永远 时钟就快要走到明天 痛会随着时间 好一点 那些日子你会不会舍不得 思念就像关不紧的门 空气里有幸福的灰尘 否则为何闭上眼睛的时候 那么疼 谁都别说 让我一个人躲一躲 你的承诺 我竟没怀疑过 反反覆覆 要不是当初的温柔 毕竟是我爱的人 我能够怪你什么 原谅把你带走的雨天 在渐渐模糊的窗前 每个人最后都要说再见 原谅被你带走的永远 微笑着容易过一天 也许是我已经 老了一点 那些日子你会不会舍不得 思念就像关不紧的门 空气里有幸福的灰尘 否则为何闭上眼睛的时候 又全都想起了 谁都别说 让我一个人躲一躲 你的承诺 我竟然没怀疑过 反反覆覆 要不是当初深深相爱过 我试着恨你 却想起你的笑容 原谅把你带走的雨天 在突然醒来的黑夜 发现我终于没有再流泪 原谅被你带走的永远 时钟就快要走到明天 痛会随着时间 好一点 原谅把你带走的雨天 在渐渐模糊的窗前 每个人最后都要说再见 原谅被你带走的永远 微笑着容易过一天 也许是我已经 老了一点 8.《蒋勋说唐诗》第三讲摘抄200字诗很像一粒珍珠,它是要经过琢磨的。 我们的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在互动,像蚌壳一样慢慢磨,磨出一粒很圆的珍珠。有一天那个语言和文字能变成这么华美的一首诗,是因为经过了这个长期的琢磨。 ● 如果晚上把我们丢到大山中,我们要活下来,大概就知道什么叫“物竞天择”了。那种在自然当中跟所有的生命搏斗的精神,绝对不是农业伦理。 农业伦理一定是人已经定居以后跟土地之间的依赖关系。不存在土地依赖关系的时候,生命处于荒凉的流浪之中,这个生命必须不断活出极限,不断爆发出火焰。 ● 唐太宗的生命经验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状态,他把农业伦理中的父子、君臣关系完全打碎。他不相信“你是我的臣子,所以你要服从我”,而是相信“你要服从我,是因为我的潜能得到了完全开发”。 ● 在唐诗当中,生命的独立性是受到歌颂的。在历史上,如果我喜欢武则天这个角色,跟她取不取得政权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因为我看到她对自己独立个性的完成。 ● 武则天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命的绽放方式,在读《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都会令人有所领悟。春天、花朵、江水、月亮、夜晚,全部都是在大自然中独立出来的生命状态,与道德无关。 一条江水也有江水的规则,月亮有自己圆缺的规则,夜晚有夜晚的规则,全是自然现象。整首诗都是在讲自然现象,把人的是非,带到了大的宇宙空间中。 ● 江水把气味冲散,月光把花的颜色过滤。● 唐代其实是我们少有的一次离家出走,个人精神极其强大。 ● 文学史上,一直强调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不能有固定答案。作品里有很多象征,甚至阅读者自己的生命经验也会跟文本产生对话关系,我希望自己所做的诠释可以为诗句保留多一点的弹性。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如果你对生命有深情,一切看起来不存在的东西,都会变成你在意和珍惜的部分。 在这个世界上,当你对许多事物怀抱有很大的深情,一切看起来无情的东西,都会变得有情。● 鸿雁长飞,可是光影会被记忆、被留住。 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对于其他的生命可能不重要,但是对这天晚上的张若虚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有了意义。● 人寻找归宿,并不一定是为了回家,而是追问生命到底应往何处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生命到底价值何在。 ● 这种诗不是个人才气的表现,绝对是时代已经把很多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包括思想。● 我们看到花开了,赞美它的美丽,却常常注意不到它底下的枝叶、根,它需要的土壤、阳光和雨水,而这些全部加起来才是它开放的条件。 我认为唐诗是诗歌这株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开出的花朵,如果我们认为它太美了,其它朝代都不行,这是不公平的说法,因为其它朝代是枝叶,是根。《诗经》绝对是根,它的养分源源不断输送上来,没有这个根,花朵是开不出来的。 我们一方面分析一首完美的作品,同时也希望可以将这个作品放到一棵树上去观察它的前因后果。● 我是在描述一种文化生态,相对于唐代的花季,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含苞待放的状态,宋朝时花已经凋零,结了一个果。 果子没有花朵那么灿烂,但是很安静。在宋代文学中,你会觉得有一种饱满的安静,它酝酿了另外一颗新的种子。 ● 我常常觉得诗只是在最哀伤最绝望的时刻,让你安静下来的东西。文学与诗,在生命里面发挥作品,常常是在某一个时刻变成你的心事。 ● 一个做过官的王维,一旦离开政治以后,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生命的定位。很多人丧失政治前途以后,会不得意,很多牢骚,王维没有。 他把自己以前的东西丢得干干净净。在经历政治灾难以后,他在辋川把另外一个生命建立起来。 ● 王维的诗句越来越像禅宗的偈语,表面上微不足道,没有很难的字,没有很深的意思,所有的意思又都在里面。这样生活,才具备真是的意义。 如果不这样生活,也许读不出味道来,觉得很平淡。这是经过繁华之后的平淡,有特殊的意义,精简,不累赘,单纯地去描述生命的状态。 解读王维的时候,必须进入到哲学层面。● 只有真正看过繁华的人,才会决绝地舍弃繁华。 真正看过繁华,就会走向完全的空净。近代最明显的例子是弘一大师,他能在佛教修行上达到如此地步,是因为他经历过了所有的繁华。 人在没有经历过的时候,怎么修行,心还在那边,很难纯粹。而看尽繁华的人,往往在领悟空的时候,有更大的基础。 这样一个人出家的时候,衣服上的补丁,是另一种华丽。● 如果没有燃烧,也就不会有灰烬。 王维心如死灰,是因为曾经剧烈燃烧过。● 你的绝望刚好是你的转机。 我们常常认为到了“水穷处”,只有大哭;我们没有发现水穷之处,就是云起之时。水穷之处是一个空间,云起之时是一个时间。 在空间的绝望之处,看到时间的转机,生命还没有停止,所以还有新的可能、新的追求。● 文学与艺术有趣的一点是使单一角色变成多样角色,从而使生命获得宽容,对人有更多的了解。 写《将进酒》的李白豪迈粗犷,写《长干行》的李白,却成了一个哀怨的女子。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得唐代在心理学上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时代。 角色越能多样转换,社会心理就越健康。唐代是一个非常豁达、非常活泼,充满生命力的一个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