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残杀的诗句

1.形容动物被残害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乐府诗集·木兰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唐·崔颢《黄鹤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唐 白居易 卖骆马 白马 【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老马 【唐】姚合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咏卧牛 【唐】李家明 曾遭甯戚鞭敲角,又被田单火燎身。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

病牛 【宋】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鹅儿 【唐】李郢 腊后闲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

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无事群鸣遮水际,争来引颈逼人前。

风吹楚泽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咏死兔 【唐】苏颋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田野狐兔行 【唐】元稹 种豆耘锄,种禾沟甽。

禾苗豆甲,狐榾兔翦。 割鹄喂鹰,烹麟啖犬。

鹰怕兔毫,犬被狐引。 狐兔相须,鹰犬相尽。

日暗天寒,禾稀豆损。 鹰犬就烹,狐兔俱哂。

《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鹰 【唐】章孝标 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

会使老拳供口腹,莫辞亲手啖腥臊。 穿云自怪身如电,煞兔谁知吻胜刀。

可惜忍饥寒日暮,向人鵮断碧丝绦。鹰 【唐】徐夤 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

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 白鹰 【唐】刘禹锡 毛羽斒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

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 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画鹰 【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翠碧鸟 【唐】韩偓 天长水远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衣。

挟弹小儿多害物,劝君莫近市朝飞。 犬离主 【唐】薛涛 出入朱门四五年,为知人意得人怜。

近缘咬着亲知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孔雀东南飞》南朝陈国徐陵、宋代郭茂倩、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白马 【唐】贾至 白马紫连钱,嘶鸣丹阙前。

闻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 3、咏雁【唐】李远 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

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

不知矰缴外,留得几行归。离燕归时,家何处。

鸣望家道,巢已莫。……出处不详!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全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希望有用望采纳哦。

2.写一句形容杀戮的句子

屠戮还在继续。

顿时,空气中布满了血的味道,整个世界仿佛在颤抖,山崩地裂。刹那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化为乌有。

他们好像千刀万剐一样,透露,肢体崩裂着,躯干支离破碎。在这被血光吞噬的时刻,已经分不清什么是武器。

血红的手,锋利的牙齿,迫不及待地将一张张脸孔撕碎。脑中早已失去了理性,失控似的去满足自己杀戮的欲望。

现在看来,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就是能用自己的双手抹杀一切的快感。傍晚时分了,远远望去,早已分不清是夕阳还是鲜血染红了大地……描写的是谁?战士,剑客,杀人狂,还是精神病(——)?我也不知道(很纠结啊)。

还是你自己去构造这样的一个人物吧。

3.关于祭祀阵亡将士的诗词

原文: 是谁浩劫催成,马革分归①,虫沙竞化②,更摧残瘴雨蛮烟;试回看,越裳殄瘁③,汉帜苍茫④,这无限国殇,各向天涯遥布奠⑤。

何处巫阳招得⑥,关门月黑,塞上云昏⑦,尽淹滞忠魂义魄⑧;倘他日,三界轮回⑨,九幽度脱⑩,愿都为壮士,重来边塞忾同仇。 注解: ①马革,为“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 于沙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②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韩愈《送区弘南归》诗:“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

③越裳,古代国名,也有说越裳即越南。殄瘁(tiǎn cuì),殄:尽,绝;瘁:病。

形容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④汉帜,汉王刘邦军队的旗帜。

《汉书·韩信传》:“拔赵帜,立汉帜”,这里指中国抗法军队的旗帜。苍茫,指辽阔无边的意思。

⑤国殇,诗歌名,是中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作品《九歌》中的一首,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国殇”又喻为为国战死者:国殇,殇魂,现寓意国家的悲伤。

“这无限国殇,各向天涯遥布奠”,表达了岑毓英忧国忧民、惜怀死难将士的悲壮心情!“布奠”,即写上逝者姓名、籍贯系在各自发辫的布条作祭奠。正是:“布奠倾觞,哭望天涯。

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

(见唐朝李华《吊古战场》) ⑥巫阳,古代传说中的女巫。《楚辞·招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王逸注:“女曰巫,阳,其名也。”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又诏巫阳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 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馀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古直《感事》诗之二:“滚滚珠江水尽寃,巫阳不下复何言。” ⑦关门,关口上的门户。

《周礼·地官·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 郑玄 注引郑司农曰:“无关门之征者,出入关门无租税。”

唐岑参《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赞府赴选》诗:“客舍草新出,关门花欲飞。”这里指边关。

塞上,指边境地区。 ⑧淹滞,原意为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也为拖延、久留的意思,这里是迟滞、积压之意。

⑨三界轮回,万物演变、升级、破灭得到的循环就是三界轮回。三界轮回是不可能有重生的道理,只有相似的演变、升级、破灭。

好比人死了,还有其它人活着一样,总是有人的存在。 ⑩地狱九重,又称“九幽”;度脱:佛、道教语,说是超度解脱人世的生死苦难,到达仙佛境界。

《云笈七签》卷七九:“累祷名山,愿求度脱;校计功过,殆已相掩。” 背景: 1885年4月4日,中法两国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停战条件草约,中法战争结束。

中国军队不败而败,清廷命滇军班师回关。1885年7月,岑毓英奉朝命被迫回师关内,在河口等地布兵留守边关,并在河口莲花滩祭祀得意门生、部将杨玉科等阵亡将士,这是岑毓英写下的八十八字祭祀长联,挽联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岑毓英当时悲壮的情愫且报国壮志未酬的复杂心情。

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无论东南沿海闽台战场,还是越南战场上的东线,清军都有不同程度的溃败。只有西线滇军在岑毓英的指挥下,无论进退,都保持战场上的主动。

冯子材组织镇南关--谅山反击战,使人们信服地承认他是一个抗法的民族英雄。岑毓英两次出关,组织宣光攻城战,取得了宣光、临洮大捷,并势如破竹,直捣越南河内,形成了彻底消灭法军收复越南之势。

因此,岑毓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抗法民族英雄……当时战争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仅宣光包围战,是岑毓英任西线统帅,亲自指挥的最大一次攻城战,从1885年的1月26日到3月3日,丁槐部4000人,唐景崧部2000人,何秀林部3500人,联合攻城,滇军死1000多人,伤2000多人。又,诸军屯戍安南未归之际,重嶂叠岭中烟岚成瘴,士卒染疫殁者甚重。

班师时无法将战死将士运回,只得剪下死者发辫,书写牺牲将士姓名、籍贯于布条系在发辫上,足足用了八十余匹军马驮运,岑毓英于河口莲花滩约诸将设醮荐祭死者忠魂。这副长联,正是岑毓英当时亲题垂于斋坛的挽联。

释义: 是谁浩劫?造成多少男儿浴血沙场以马革裹尸还,英勇的将士们竞相在战场上牺牲,更有甚者还被恶劣的瘴雨蛮烟所残害;暮然回头看,越国似病入膏盲陷于如此绝境,飘扬着茫茫一片的战旗更显得如此苍凉,这无限国殇啊,为国捐躯的忠魂,祭祀你的只有各自在向着茫茫天际摇曳着的布奠。 何处巫阳?招得如此边关门户煞人的风高月黑地,边境上乌云弥漫地暗天昏的景象,尽然在迟滞着烈士的忠魂义魄倾凄悲;倘若有他日,众将士们有三界轮回可以重生,毅然超凡脱俗地从九重地狱中夺胎超度,愿都为壮士啊,誓死为保疆护国,带着铮铮铁骨重来故国的边塞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岑宏泽 于2011年7月20日 大理观音塘里的软文大师岑毓英 从小接触到的历史教育、文化宣传,潜移默化的在脑子里形成农民起义值得膜拜、王朝末期反动派横行的定论,以致于看到“八路”两个字都觉得像看到。

4.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名人名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1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没南京大屠杀的名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