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离离

1.唐诗离离原上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背景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很不错的!

2.离离原上草 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扩展资料

这首诗开篇就描写了小草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春草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即使秋冬野火燎原,大片大片枯草被烧光,它还是斩不绝烧不尽的,只要草根残存,待到来年春风化雨,野草就会复苏,蔓延整个原野。

诗的前半首重在写“草”,到了五六句则笔锋一转,重点落在了描写古原上。古原上野草蔓延到远方,淹没了古道,草香清新可嗅,绿草沐浴着阳光,明秀翠绿,蔓延扩展与荒城相连。

大地春回,芳草青青,景色迷人而富有诗意,在这样的美景下,诗人送别知心的朋友,茂密的青草代表着送别的深情。全诗自然流畅,字字饱含真情,余味无穷,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诗词之外

在我国古代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诗人往往用某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感情,比如用“残月落花、浮萍飞絮”表示哀愁伤感,以“折柳”象征友人惜别,用“黍离之悲”表示哀叹国家昔盛今衰等,这就形成了传统诗词中大量的意象。

本诗中的芳草也是众多诗词意象之一,《楚辞·招隐士》就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意思是春光明媚,而王孙远游未归,看到茂盛翠绿的芳草,不免使人愁思郁结。自此,在文学作品中远接天涯、绵绵不尽的芳草,逐渐成为诗人表达思念远方亲人的意象。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

3.古诗离离原上草题目叫什么

“离离原上草”出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原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4.小学一年级古诗离离原上草的解释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3、枯:枯萎

4、荣:繁荣茂盛

【翻译】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5.离别的诗句 古诗大全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别离》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

6.唐诗离离原上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背景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很不错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