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三国演义的诗句

1.三国演义里的诗句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两汉经营事颇难,一朝失却旧江山。黄初欲学唐虞事,司马将来作样看。

4.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5.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6.古来冲阵扶危主,唯有常山赵子龙。 7.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8.蔑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9.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10.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扩展资料《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长篇小说)-百度百科。

2.关于三国演义的诗句

1、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出自明施耐庵《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三回》

解释:世间万事不是人能做主改变的,拼尽全力也争不过命运。

2、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出自明施耐庵《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解释:大丈夫活在世间,就应该要有所追求的目标,努力干一番事业。如果要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等到一事无成时再后悔也已经晚了。

3、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出自明施耐庵《三国演义·第四回》

解释:宁可让我辜负欺负背叛天下人,也绝不让天下人辜负欺负背叛我!

4、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出自明施耐庵《三国演义·第三回》

解释:好的鸟儿会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落脚,有才干的人会选择明智的上司去做事。

5、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出自明施耐庵《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解释:鲜血染红了战袍,在当阳谁敢与其争锋!自古以来单枪匹马冲出敌军救处在危险的少主,只有常山的赵子龙才能做到。

6、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出自明施耐庵《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解释:所谓大丈夫就要立功名,只有立下功名才能慰藉平生,因为我求得的功名所带来的心理安慰足以使我陶醉,所以醉意朦胧中我发出这样的狂放之言。

7、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施耐庵《三国演义·第一回》

解释:倒上一壶浊酒为了这相遇的缘分庆贺共饮,畅谈那自古以来的许多著名事迹!禁不住的感叹:再伟大的事迹,随着时间的远去,也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3.【三国演义中描写人外貌的句子除刘备关羽曹操赵云孔明张飞,请再来

这员将中等身材,面如贯玉、龙眉细目,鼻似玉柱、口赛丹朱,大耳有轮,这双大耳朵才显眼呢,跟那庙里的佛爷差不多,据说这是有福之相;狮子盔麒麟甲,披着大红的斗篷,最特别的,这人胳膊太长啦,往下一垂双手过膝,本来那雌雄双股剑是短兵刃,在马上使显着吃亏,可到他手里正合适,比双锤还长出一大截儿来.就见对面来将,高人一头奓人一臂,黑人黑马黑盔黑甲,好象半截子镔铁塔巍然矗立,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哟长的可太凶啦:贺扬扬身材跳下马来摘盔卸甲足有一丈开外,肩宽背厚膀阔三庭,胳膊头子都快赶上房梁啦,一张四方大脸亚赛头号儿铜锣,面如镔周铁,黑中透亮亮中透明,两道九转狮子朱砂眉斜插入鬓,一双大环眼瞪了个滴溜圆,比一般人的眼睛大着能有六号儿,黑眼仁儿特别多、白眼仁儿特别少,挤的白眼仁儿就剩几条月牙线,从里头射出两道凶光来,冷森森寒气逼人如同尖刀利刃,看着他的眼睛心里就觉着发毛;通关鼻梁四方海口,连鬓络腮奓里奓刹一副暴乍钢髯,每根胡子都好象拔了鼻儿去尖儿的钢针相仿迎风而立,说是胡子,比铁丝儿还硬三分,拿手一拨拉“12345”都带音乐的,据说这样的人是刚烈豪爽、疾恶如仇;往身上看,头戴狮子荷叶八宝珍珠战盔,体挂大叶子连环镔铁乌金甲,外罩金丝团花黑征袍,袍上绣了一棵松、松上落着一只鹰、松下站着一只熊,这叫“英雄斗志”;大红五彩虎头战靴双插乌金马蹬,跨下压骑千里一丈青玉顶乌骓豹,蒲扇大手,端着一条混铁蛇形丈八点钢矛;这条铁矛比茶杯口还粗,枪头子足有二尺多长,没八十斤也差不了哪去!好威风的一员大将,真如瘟神下界,烟熏的太岁、火燎的金钢。

4.【《三国演义》里描写关羽性格的句子,我要的是句子

且从关羽的出场看来:“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入眼的关羽自是一副威武忠诚之面目,先教人好感滋生三分.紧接着桃园三结义,又是一番誓言:“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关羽既于刘张二人结为金兰,自当肝胆相照,又是教人感叹五分.再随后初出江湖,“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更被世人称赞其真威实勇,再得佩服七分.一个武艺高强、威勇盖世的关羽形象便映入人的心中. 再看关羽首次独出大显身手、"温酒斩华雄"这一段——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罗贯中《三国演义》五回)何其震撼!何其神勇!作者并没有描写关羽如何奋勇厮杀,但通过这种气氛的渲染、背景的烘托却足以使关羽勇冠三军的英武神威跃然纸上,同样收到了传神的效果.骁勇善战,武艺绝伦、光明磊落,如此一位铮铮铁汉,岂不是可得九分!. 在《三国演义》的一百二十回中大约有十八回是着重写关羽出生入死,纵横倥偬的戎马生涯: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直至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在大部分回目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惊险曲折的战斗行动,而是运用"神似"的手笔,以精炼的笔墨,渲染人物的精神威力.这一特点在"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等章节中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不同角度的体现. 尤其是在"刮骨疗毒" 中更是将关羽的威勇表现的淋漓尽致,“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 (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十五回)文中并未用什么精致的言语,单单一个“悉悉有声”就让读者崇拜的五体投地了. 以上这些都是描写他的武勇神威,但是看《三国演义》中关羽,就必须提到“义”,而且全书中有关关羽的描写也都是围绕“义”为主线.关羽之超越众将、妇孺皆知,独具深远影响者,莫过于"义"了.作者苦心孤诣地描写了他的义重如山,舍生取义的重义品质,把他塑造成"义"的化身. 从他的刚一出场的“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就可以看到一个一面之交即结手足之缘的凛凛义汉形象.再到"屯土山约三事"这一情节中,作者便突出地表现了关羽在生死危难中义无返顾、视死如归的品质.当时,徐州失陷,兄弟离散,关羽被围困于土山,迫于无奈,他向曹操提出"三约"并要曹操答应之后才肯就降,"三约" 为“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还有一约是"降汉不降曹",表现了关羽的忠义为骨,义字当头. 对于关羽的“义”的描写在"身陷曹营"中得到了最具说服力和最精彩的描写.其中赠袍一段最为平实亦最为精彩:“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受之,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笑曰:“云长何如此之俭乎?”公曰:“某非俭也.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某穿之如见兄;而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故穿于上.”操叹曰:“真义士也.”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由此可见其忠义之心.在其后又有曹操赠马之事亦极富意味,原文为: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尽皆显示关羽之忠义之心. 且关羽还将曹操所送美女送入内门,令伏侍二嫂,还“三日一次于内门外躬身施礼,动问‘二嫂安否’.二夫人回问皇叔之事毕,曰‘叔叔自便’,关公方退回.” “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五回)等等这些都将一个关羽的形象塑造的伟岸而细腻.。

5.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句子

三国演义描写人物的句子有: 1、周瑜:姿志风流,仪容秀丽,佳配小乔,虎背熊腰。

分析: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2、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分析: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 3、张飞: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

分析:张飞为人勇猛,傲下而不辱上,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万人敌,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但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常酒后鞭挞士卒。

早年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行三。性如烈火,嫉恶如仇。

4、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 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却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5、诸葛亮: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分析:《三国演义》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6、关羽: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如涂脂,相貌堂堂,手提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胭脂兽,真乃世之虎将。 分析: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冠、绝、无敌等第一的词样众多,赞美云长的诗句最多,可谓是罗贯中笔下的三国第一将。

6.关于三国演义的诗句

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赞叹刘备诗: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伤人饿虎缚体宽,董卓丁原血未干。

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

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

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 马蹄蹄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

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 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

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

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

从此乾坤鼎足成。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屋黄金。

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易刘郎鼎峙心。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赞叹诸葛亮诗: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