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骑士的诗句

1.描写骑士的诗句

1、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

唐代:刘长卿

间世生贤宰,同心奉至尊。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窗闻汉宫漏,家识杜陵源。

献替常焚藁,优闲独对萱。花香逐荀令,草色对王孙。

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江湖难自退,明主托元元。

2、读陈拾遗集

唐代:陆龟蒙

蓬颗何时与恨平,蜀江衣带蜀山轻。

寻闻骑士枭黄祖,自是无人祭祢衡。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从军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5、出塞二首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6、出塞

清代: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2.关于骑士精神的诗词歌赋

不是骑士,不再骄傲。曾经的某个时候,我以为自己是一名勇敢的骑士,无所畏惧。天涯海角,一把骑士战刀足矣。

杀,是我的信仰,用敌人的鲜血来温暖我挚爱的战刀。我爱它,我挚爱的战刀,只有它,真正懂得我的心。

它是我不灭的精神支柱,它就是我的生命,我的一切。

作为一名骑士,我忠于我的主人,我忠于我的战刀。死,对我来说,只是一个习惯了的玩笑。

所以,我的战刀,没有死角,我的敌人,注定没有明天。

马长嘶,战刀过处,血染清风。踏破千古铁城,只在一瞬间。尸体,叠成了万里屏障。

骄傲,所以不曾低头,任血染红尘土,也不认输。几千年,一个个关于骑士的传奇。从开始到最后,都是悲壮如歌。

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不言胜败。生与死,没有一丝牵挂。若为骑士,则注定无怨无悔。

命令,就是我的方向。命令,就是我的明天。命令,贯穿着我的骑士生涯。

假如有一天,没有了命令,我会空寂寞而死,消失再这个浮华的世界之上。

圣人会说,这是一种解脱。苦苦挣扎,在濒临死亡之时,彻底的解脱了。

手持战刀,踏上战场,厮杀如旧。

长啸

飞来勇猛的长剑

奔腾的马儿将泪凝结

竞技场

飞赌满腔的生命

终生的英勇

为爱情倾吐誓言

当畏惧侵犯世界

当萎缩占有了整个空间

在那间上古的咖啡屋

会听到叮当的铁器碰撞

注视他的愤怒

燃烧了帝王的金殿

中世纪的黄昏来临

他将荣誉点燃

呼唤沉睡的寰宇

欢呼中为骑士精神庆典

回头的一瞬间

望见风雨中童年的身影

轻挽弱小的手臂

凝重的眼神鼓励他向前

铁匠

为他锻造盔甲

将铁匠的信念凝铸

骏马

飞奔的铁蹄弹奏大地

音律震惊世界

你,将精神和信念挥舞

长啸

飞来勇猛的长剑

奔腾的马儿将泪凝结

竞技场

飞赌满腔的生命

终生的英勇

为爱情倾吐誓言

3.关于骑行的诗句有哪些

1. 《边塞行》

唐代:杨凭

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独许为儒老,相怜从骑行。

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晴。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

2. 《病中诗十五首。卖骆马》

唐代:白居易

五年花下醉骑行,临卖回头嘶一声。

项籍顾骓犹解叹,乐天别骆岂无情。

3. 《送李骑曹之灵武宁侍》

唐代:郎士元

一岁一归宁,凉天数骑行。河来当塞曲,山远与沙平。

纵猎旗风卷,听笳帐月生。新鸿引寒色,回日满京城。

4. 《和周记室从驾晓发合璧宫》

唐代:李峤

濯龙春苑曙,翠凤晓旗舒。野色开烟后,山光澹月馀。

风长笳响咽,川迥骑行疏。珠履陪仙驾,金声振属车。

5. 《赠令狐士曹》

唐代:韦应物

秋檐滴滴对床寝,山路迢迢联骑行。

到家俱及东篱菊,何事先归半日程。

4.骑士诗歌都是由骑士写出来的吗

骑士抒情诗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最为盛行,当时,普罗旺斯政治独立、商业发达、贵族文化繁荣,是骑士诗歌发展的温床。

但是,骑士诗歌并非出于传统诗人之手,而是由专业的吟游诗人创作的。专门创作骑士诗歌的普罗旺斯诗人叫“特鲁巴杜尔”,他们大多是封建主和骑士出身。

这些诗人的名字有许多都流传了下来,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没留下多少。骑士诗歌以歌颂对贵妇人的爱慕为主要内容,其中,以叙述骑士和贵妇人在破晓时分离情形为主要内容的“破晓歌”最为著名。

骑士诗歌的作者并非都是生活富裕的人,德国有一位名叫弗格尔瓦德的诗人是一位贫穷骑士,因为熟悉人民疾苦,其作品超越了一般骑士抒情诗的范围,不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而是描写普通青年男女的淳朴爱情有一位社会学家指出,骑士诗歌之因此盛行,是因为在中世纪,封建主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总是为子女包办婚姻,而骑士的爱情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自由恋爱,因此备受欢迎。

5.描写“骑兵”的诗词有哪些

1. 《吴汉》

徐钧 宋代

智谋勇略已过人,况拥幽州突骑兵。

拉朽摧枯功盖世,可令纵掠损威名。

2. 《秋声》

陆游 宋代

萧骚拂树过中庭,何处人间有此声?

涨水雨余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

闲凭曲几听虽久,强抚哀弦写不成。

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3. 《峰铁峡》

文同 宋代

东风吹空力何短,三月陇山全未暖。

文法奸酋引骑兵,飞随银鹘弓刀满。

霜矛雪甲寒如水,候卒何由知首尾。

君不见峰铁峡头云色死,一过萧然五十里。

4. 《读任彦升碑》

李商隐 唐代

任昉当年有美名,可怜才调最纵横。

梁台初建应惆怅,不得萧公作骑兵。

5. 《纪山寺观梁宣明二帝陵》

项安世 宋代

高祖当年起雍荆,山川千古尚锺情。

林中佛寺君王家,湖上仙宫太子莹。

已见世诚宵斫柱,又闻阿铣晓扬旌。

生儿若似江陵上,肯负渠家老骑兵。

6.写雪人骑士的诗句

【作者】: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芙蓉山:今湖南桂阳,宁乡等地均有芙蓉山,未知实指何处。

白屋:如茅屋。多指贫民住的简陋屋舍。

【赏析】: 暮色苍茫,山路漫漫,天寒地冻,茅屋的主人听见柴门犬吠声,出来一看--风雪之夜有人来投宿;而旅客听见柴门犬吠声,喜出望外--风雪之夜有处可投宿营。这是"五言长城"刘长卿描绘的一幅"寒山夜宿图"。

诗中没有明写人物,却感到其人呼之欲出,没有直抒怀有情怀,但觉得其情动人肺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

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

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

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

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

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

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

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

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

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

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这幅画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发的旅人静夜之情,都不言自见,可想而知了。

7.骑士派的诗歌主要描写了什么呢

17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在诗歌方面的主要代表除了玄学派还有骑士派。

骑士派诗人大多为朝臣、骑士,他们在内战中积极为国王效力,他们是革命战争中查理一世的忠实拥护者,他们的诗歌也多取材于爱情,在艺术上骑士派师法本•琼森,主张诗歌创作的音调优美,明白晓畅。 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以及技巧表达上骑士派也甚为讲究。

此派以罗伯特•赫里克(1591〜1674年)为首的封建没落骑士派为主要成员。“骑士派”的诗歌主要描写了宫廷中的调情作乐与好战骑士为君杀敌的荣誉感,他们宣扬及时行乐。

此外赫里克还写过不少清新的田园抒情诗和爱情诗,例如《樱桃熟了》、《致水仙》、《快摘玫瑰花苞》、《疯姑娘之歌》等诗篇都是英国诗歌中广为传颂的名作。 他的许多诗还曾被谱曲传唱。

现今传世的赫里克的诗歌约有1400首诗,分别收录在《雅歌》与《西方乐土》中。除了赫里克外,骑士派的代表作家还有托马斯•步鲁(1595〜1639年)、约翰•萨克金(1609 ~ 1642年)以及理查德•勒甫雷斯(1618〜1657年)等。

“玄学诗派”与“骑士派”作为17世纪上半叶英国诗歌的两大流派,其共同特征是二者都宣扬玄虚浮华、雕章琢句^而两派中又以“玄学诗派”影响更为深远,20世纪这种思想流派在叶芝和艾略特身上均有明显反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