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

1.诗句问题(),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鉴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此诗是魏武帝曹操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当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即诗人54岁时。

全诗共十四句,前十二句是诗的主体部分,最后两句系合乐时所加,内容与正文无关。诗人作此诗时,正当他北征乌桓胜利、志在统一天下之际。

显然,此诗的核心是抒发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壮心豪情。 开篇四句,虚实结合。

龟与蛇,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因此,写这二者,均属写实。 而在此诗中,龟是“神龟”,蛇是“腾蛇”,与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就不仅仅是写实了,而是既写实,又写虚,虚实结合。

神龟,指通灵的龟。古人认为通灵的龟寿命长,《庄子·秋水》便有“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之说。

腾蛇:传说中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韩非子·难势》:“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同矣,则失其所乘也。

’”这里,诗人以长寿见称的神龟和能兴云驾雾的腾蛇,最终不免一死,化为尘土,揭示世间一切事物由生至死、由盛及衰的客观规律,而更重要的还是用以衬托诗人不服老,奋发有为的壮心。 这样,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中间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千里马。“枥”:马槽。

“烈士”:指有理想、有作为的人。以写“志在千里”的“老骥”与年迈而壮心不已的“烈士”淋漓尽致地抒发作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陈寿《三国志·武帝纪》)的诗人老当益壮的豪情,也充分反映了世间一切胸怀大志者的共同心声。

因而,这四句诗备受后代仁人志士的推崇。《晋书》卷九十八王敦传记载,东晋王敦每逢酒后便吟咏“老骥伏枥”四句,并情不自禁地击节赞赏,连唾壶都敲缺了。

由此可见,“老骥伏枥”四句的影响之大。 接下去四句,写诗人不信天命,提倡以养身怡性来延年益寿,从而,更深一层地抒发其老当益壮的豪情。

“盈缩”:增长、收缩;此处指人的寿命长短。“不但”:不只。

“永年”:意为长寿。诚然,人终不免一死,但能延年益寿,这对“壮心不已”的诗人来说,不是更能在有生之年成就一番大事业吗?可以说,诗情与哲理,在这里也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

此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史上四言诗的力作之一。 全诗抒发诗人老当益壮的豪情,反映了其对自然、人生的积极态度,气势雄浑,正如前人评论曹诗所言“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敖陶孙《臞翁诗评》),动人心弦,千古传唱。

2.曹操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你说说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最后一章,写于207年(建安十二年),是曹操北征乌桓,并取得北方统一,率师凯旋回归许昌,汉献帝刘协大宴曹操及其部将后,曹操慨当以慷、吟咏而成!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

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不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 情感相同处,都是以此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不同处,苏轼是不服老,而曹操写的是老了还要有志气。

3.描写关于暮年的诗句有哪些

1.《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2.《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玉壶吟》(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

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

敕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

无奈宫中妒杀人。

4.《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贺监知章目李白为谪仙人。

5.《夭老》(白居易)

早世身如风里烛,暮年发似镜中丝。

谁人断得人间事,少夭堪伤老又

暮年的解释:

拼音:mù nián

释义:晚年;老年。

"暮年"只是一个大概年龄,相当于"晚年"的意思,所谓晚年即是指不参与劳动的年龄,五十以后。

4.形容老当益壮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挽回清微风,笔有万钧力。

——出自

和张咏老

三公与刺史,秩等二千石。

人生不知足,奔驰竟朝夕。

谁能话名理,尊酒时促席。

贤愚在相远,业玕映业荻。

多谢张南巢,诗筒肯予觅。

琅琅若明珠,其来自灵壁。

僧房聊解鞍,当暑得偃息。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词中的成语.】作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这三个都是成语老骥伏枥:【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志在千里:【解释】:形容志向远大.【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壮心不已:【解释】: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的哪篇章中的句子

出自曹操的《 龟虽寿》 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和爱好。

他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独特的风格至今为人所快道。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③。

老骥伏枥④,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⑤,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⑥,不但在天⑦; 养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庄子·秋水》)。

寿,长寿。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ì计):千里马。枥(lì力):马槽。

⑤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晚年。

⑥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

缩,短。⑦但:仅,只。

⑧养怡:保养身心健康。⑨永:长久。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鉴赏】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的时间是建安十二年(207)。

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

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龟虽寿》共十四句,除最后两句是入乐时加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关系以外,其他十二句,每四句是一层,可以分成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是开头四句。这四句的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

诗人为了表现这一意思,没有采取直述的写法,而是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 神龟,是龟的一种,古人常常用它来象征长寿,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所以诗中说“犹有竟时”。

腾蛇,相传是一种像龙一样的神物,本领很大,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因此诗中说“终为土灰”。诗人在这里特别标举神龟和腾蛇,这是因为在迷信思想相当盛行的古代,神龟和腾蛇都被染上了浓厚的神学色彩,即使这样,诗人也断定它们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神龟和腾蛇尚且如此,至于其他物种,那就自然更不在话下了。因此,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不仅具有举一反三、以重代轻的典型意义,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以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

从修辞的角度来看,开头这四句用的是借喻,只写出了用作比喻的神龟和腾蛇,至于被比喻的内容,则完全略去了。 这样处理,不仅语言精练,而且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但是如何对待衰老和死亡,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及时行乐,虚度时光;有的慨叹迟暮,消极悲观。

而曹操则表现了另外一种精神境界,这就是这首诗第二层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老骥伏枥”以下四句是第二层。

这一层是全诗的中心。在写法上,这一层和第一层有些相似之处,也是运用了比喻,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

老骥,就是老千里马。在古代,千里马在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征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在内容上,这一层上承第一层,一方面表现了曹操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已经到了暮年,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进入暮年时的可贵的精神状态。

这一层一开始就写“老骥伏枥”,写出了千里马同神龟和腾蛇一样,也不能违背自然法则,也是要老的。 千里马是这样,人何尝不是如此。

他写《龟虽寿》时,已是53岁的年纪,照古人的说法,人“五十始衰”。因此,曹操在这首诗中,承认自己是到了暮年。

但是曹操的过人之处主要不在这里,而在于他面对暮年,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有作为的人,总是珍惜年华,总是想依靠人的力量延长自己的生命,从而争取有更多的时间来建功立业,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曹操的这种思想感情在《龟虽寿》的第三层有比较集中的表现。

在曹操看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也就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与“天”有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来决定的。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人们能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在这里,曹操一方面看到了人的寿命与自然属性有关系,另一方面又突出地强调了在寿命问。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