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写法www.360doc.cn

1.宋词的具体写作方法是怎样的

1、词牌的写法: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

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 2、填词方法: (一)依声填词, 细分为二种: (1)、词人精通音律,会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谱填词!又称“按谱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属此。

(2)、词人不会作曲,但是能听懂曲调,按曲调填词,又称“按箫填词”。苏轼、秦观、贺铸、辛弃疾等属此。

(二)依句填词 词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词。陆游、刘过等人属此,南宋多数词人都如此。

这种填词法填出来的作品和依声填词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来的,现在按词谱填词属此。 (三)自度曲和自过腔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有时也叫自度腔。

宋代有不少词人,都深通音乐,他们做了词,便自己能够作曲,故词集中 常见有“自度曲”。一般说来凡是自度曲,至少都应当注明这个曲子的宫调,或者在词序中说明。

自过腔和自度曲的含义是不同的。“过腔”,仅是音律上的改变,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

所谓“过腔”者,是从此一腔调过入另一腔调,念奴娇的腔调稍变,即可另外题一个调名曰湘月。但这仅是歌曲腔调的改动,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

后世词家,已不懂宋词音律,只能以词调的句格同异为类别,无法从句法相同的两首词中区别其腔调之不同。念奴娇和湘月,永遇乐和消息,句法既然一样,从文学形式的角度来看,湘月即念奴娇, 消息即永遇乐。

至于二者之间,腔调不同,却不能从字句中看得出来。 自过腔既然不是创调,它就和自度曲不同。

但有些宋代词人还是把自过腔编到自制曲中,因此,有些时候仍把自过腔作为自度曲的。 3、另外要注意各句的平仄声律和押韵对仗问题。

2.怎样学习宋词写作

你得有一定的写作功底,而且必须喜欢古文,对古代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你得了解每个字的意思,以免写错。

宋词主要分为两类:婉约,豪放,如果你想写婉约,就一定要把其中的意境,优美表现出来。豪放就要把气势给写出来。

另外,得注意词牌,宋词的词牌分很多,就不一一说了,也要认真选一下。接下来就是内容了:宋词不想唐诗,不是很将就平仄,但是基本的句子通顺,读起来要上口还是必须的。

宋词注意的是内容,要在最精炼的语句的中把你的意思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应该就是这些,其实宋词写作和我们如今的白话文差不多,只是时代不同而产生的语言,意思不同,但是主要的还是差不多的,所以勤练笔是必须的,还有不要写完了事,要多多的修改,古人的文章都是经过修改才有如此多脍炙人口的名句的。

3.用宋词写抒情散文

梦的栖居——宋词

如果可以穿越,我一定会选择回到宋朝,因为那个时代有你们——词人。

才高八斗,对于苏轼等人,你本应嫉贤妒能,而你却提拔他们,说苏轼日后成就定在你之上,你的大度令我折服。有人曾问:“君自称六一,何为六一?”答曰:“藏书万册,诗文千卷,棋一局,酒一壶,画一幅”。言曰:“此为五一,何来六一?”笑曰:“一老翁置于其间,岂非六一?”又问:“君藏书万册,不知读过几本?”你说:“你随便挑一本,若有我不会的,无颜再称六一”。那人专挑了一本积存许多灰尘的,你对答如流,毫无差错。可见你的才学,你的大度,你的才学不禁让我折服,你就是我心仪已久的人——欧阳修!

“剪不断,理还乱”,是你的离愁,你身为皇帝,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却无能为力,或许我应该说你懦弱,但你并不是懦弱,在亡国之时,词是你的源泉,我爱读你的词,更爱读你——李煜。

曾经也想学晏几道的潇洒,行走在高山大川之中,看微雨燕双飞,在落花中独立,只为在宋代华美的绸缎上留下自己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也想学易安的温柔婉约,斟一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在书页间轻歌曼舞也能道尽万古痴情!我为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戚戚”而悲凉,也为她的“人比黄花瘦”而叹惋。

宋代的词人,我爱读你们的词,更爱读你们,让我置身于其意境之中。你们给我留下的印象永不磨灭!

本文来自:读书人网(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