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古塞军旅生活的诗句辛弃疾《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骏马须好鞍,强弓须好箭。将军不知兵,健儿空自健”(刘基《琅琊王歌》) 凉洲词 王昌龄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描写天堂寨风景的句子推荐如下: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境内,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境内千米高峰15座,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是大别山的第二主峰,有“吴楚东南第一关”之称 ,主峰天堂顶为大别山主峰。 与湖北省罗田县、英山县交界处。其间,雄关漫道,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龙潭飞瀑,奇松怪石颇多,古称“吴楚东南第一关”,可见其气势雄伟壮观。 大别山是我国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长江。所以在天堂寨峰顶北可望中原,南可眺荆楚,巍巍群山尽收眼底。 天堂寨林区为水源涵养林,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这里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海拔1729米的天堂顶有一口天塘,塘水不溢不涸,俗称“瑶池”。 天堂寨为大别山主峰,海拔1729.13米,位于湖北罗田、英山和安徽省金寨三县交界处,处于北纬31度,东经115度。天堂寨古称“衡山”、“多云山”,元后改称“天堂寨”。 天堂寨山石泉水云松瀑雾巧夺天工,四季景象无穷变幻,宛若“天堂”。天堂寨常年降雨量1350mm,平均气温16.4℃。 现有野生植物1487种,动物634种。景区内有野猪、穿山甲、金钱豹、不衰猫、原麝、大小鲵、豺狼、野猪、水獭、长尾雉、珍珠黄羊等珍稀动植物资源,是中国七大基因库之一,也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 天堂寨属北亚热温暖湿润季节气候,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光同季,雨热同季。天堂寨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山岳风光独特,尤以罗田这边最佳。 游客可“一脚踏两省,两眼望江淮”。天堂寨风景区又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当地民风民俗古朴醇厚,是纳凉避暑,度假疗养,观光旅游,会务活动的理想胜地,已成为融山水风光、红军文化、古寨风情为一体的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地。 天堂寨是“花的海洋,动植物的天堂”,山以云为衣,云以山为体,烟云缭绕,气象万千。“踏遍黄峨岱与庐,唯有天堂水最佳”。 飞瀑龙潭是天堂寨的中心景观,95%的森林覆盖率,涵养了丰富的水源。使天下名山相形见绌的是这里的瀑布,天堂寨共有大小瀑布100多道,在景区内有终年不断,高度为80米以上的瀑布18条:九影瀑、泻玉瀑、四迭瀑在万绿丛中脱颖而出,清灵圣洁的山水形成巨大的水帘,飞流直下,溅玉飞珠。 奇松怪石更是各具形态,令人啼笑皆非:一只笨拙的石龟在白云缭绕的石崖上欲登高峰;调皮的石松鼠用前爪戏弄着生长在它身边黄山松上硕大的松球;企鹅石蓬莱方舟、五龙朝天堂更是传神写真,妙趣横生、令人目不暇接。 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为一体的天堂寨,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主峰之一,是江淮分水岭。 “极目山河纵大观,吴楚东南第一关”,气势浑厚的天堂寨有“植物的王国、天然的氧吧、动物的乐园、云雾的海洋、圣水的世界、杜鹃花的领地、娃娃鱼的故乡”之美誉。 被誉为“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是“安徽省五个最美的地方”之一。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状态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南部边缘,植物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主要乔木树种有:栓皮栎、茅栗、化香、小叶栎、槲栎、黄檀、紫茎等,海拔1500米以上主要分布黄山栎矮林,伴生树种有天目杜鹃、黄山楸、南方六道木、天女花、湖北海棠等。山顶上尚有禾本科的山地草甸及沼泽植被,针叶林主要为黄山松。 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华东、华中、华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点,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既是许多南方植物分布的北界,又是一些北方植物分布的南界,因此区内植物种类多样,计有1881种之多,各类动物200多种。属国家级保护的植物如连香木、领春木、兰果树、香果树、金钱松、三尖杉等60多种。 天堂寨的森林资源珍稀古朴,造型奇特,地带性分布明显。在浩瀚的林海中,既有珍稀植物连香木、香果树、又有天堂寨独有的草本植物白马鼠尾草。 苍劲挺拔的黄山松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杜鹃花、红枫树、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等,衬托出天堂寨的色彩绚丽多姿,高山草甸的厚厚草坪,仿佛展现出茫茫草原的风采。 还有那高风亮节,英姿飒爽的翠竹林……天堂寨可谓是植物生长的天堂,人间的天堂。 独特壮观的瀑布群 天堂寨森林公园的水景主要表现在瀑布与溪水潭池上,区内瀑布成串,溪水潺潺,潭池水溪清澈,山清水秀,生态幽雅,均属优良水景景观,计数百处,知名有五,其中尤以一号瀑布、三号瀑布、龙井河溪为最。 一号瀑布(九影瀑布):瀑布高挂,落差61米,水帘幅宽8米,瀑布下有深潭,潭面30平方米,瀑布四季不涸,雨季更甚,水势凌空而下,潭内雾气腾腾,瀑声轰鸣,远观似千军万马滚滚而来。 三号瀑布(泻玉瀑布)垂直高度62米,水帘宽11—13米,瀑岩呈淡紫色,略倾斜且岩面凸凹参差不齐,水流其上似滚珠泻玉 独特壮观,瀑布下滑跌落在石坪上,可谓是“清泉石上流”。 瀑布周围绿树陡峰,景色怡人。 龙井河溪 龙井河溪是一号瀑布至五号瀑布的主要水源溪河,河溪两岸峰峦起伏,植被成荫,山花遍布,瀑布、溪水、潭池。 3.描写缙云的诗句送僧游缙云 朱庆馀 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缘。 寺幽堪讲律,月冷称当禅。 水落无风夜,猿吟欲雨天。 寻师若有路,终作缓归年。 七绝 缙云香炉峰 叠石敢凌空, 黛水月在松。 香炉吐白云, 古寨没林中。 菩萨蛮·黄龙寺回文词 景奇多石堆山岭, 岭山堆石多奇景。 龙卧抚长松, 松长抚卧龙。 古寺藏空谷, 谷空藏寺古。 云青引路人, 人路引青云。 〔说明〕这是模仿苏东坡写的黄龙寺回文词。苏东坡《菩萨蛮》回文词如下:“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纱凉,凉纱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这首词的回文方式,是两两随句倒写。笔者的同词牌回文词,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直解〕这里景观奇特,你看有那么多岩石堆积在山岭上;岭山堆着岩石,于是增多了奇奇妙妙的景致。黄龙盘卧,抚护着千古长松;同样松树也在千秋耸立扶护着盘卧的龙。已有千多年历史的佛寺就藏在空谷里,空寂的山谷也喜欢永久存藏这千古名刹的原貌。云烟垂青影,引导路上一群群的行人;行人和路径,似乎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出了更快更高更远的万里青云。 黄龙山数字诗 一山二麓护三塘, 四海人来逸兴长。 五内平和瞻古寺, 六根清净沐幽香。 七音八溢禽歌舞, 九野十方云卷扬。 百卉千花传佛语, 天安万众有慈航。 〔说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依次用了从“一”至“万”共十三个数目字。一山,指黄龙山。二麓:指山开口处的两边山脚。三塘:从里到外的三个放生池。五内:即脾、肺、肾、肝、心五脏。六根:指眼、耳、舌、鼻、身、意。七音:古乐理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音。七音又指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等。《史记·乐书》有云:“闻徵(读zhǐ)音,使人乐善而好施。”八溢:古代天子专用的乐舞,溢指乐舞的行列。此处泛指鸟群飞舞的各种姿态。九野:天的中央和天的八方,指各地方;佛教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及上、下诸方位。慈航:佛教称佛以慈悲之心救度众生,有如航船济众,使之脱离苦海。诗中又指黄龙山之飞舟石。 〔直解〕这一座山的两个山麓,挟护着三个水塘。四海人来炷香拜佛、旅游观光,安闲快乐的情绪绵生不已。谁也没有哀伤怨恨,平和安泰地来瞻看千古名刹;谁也没有丝毫的邪念而沐浴在幽香之中。林木葱郁,鸟群操着各种音调在歌唱,排出各种队列在飞舞;九州各地的云霞也飘来了,在这上下四边不同方位舒舒卷卷,遍撒光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各类仙草奇花,频频都在向人们传来佛陀的话,说:为了使所有的人世世代代平安吉祥,老天爷在山上的松涛之间专门设置了一艘能摆脱苦海的慈善航船! 作者: 施子江 4.美丽的家乡龙湖古寨作文龙湖古寨地处潮汕平原,韩江中下游之滨,古寨呈带状,南北走向,面积约1.5平方公里,寨内辟三街六巷,从门到街巷显得设计有致,布置明朗,俨然一座小城,其地形及建筑风格与古时潮州府很相似,故有龙湖是潮州小城之称。 2012年11月龙湖古寨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 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就在公路边,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 史,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寨内庭院深深,千 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 走进龙湖寨门,街巷井然有序,祠第无数,庭院深深,而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 古寨内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 古寨的结构很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加上该寨四周韩江水、池塘湖水环绕,因而称“龙湖”, 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 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绅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进、十进之深。 龙湖寨为多姓聚居之地,帮书斋名称有以姓氏郡望命名的,如黄姓的“江夏家塾”﹑许姓的“高阳家塾”﹑肖姓的“肖氏家斋”.但更多的是由邑绅或进士﹑举人命名,如“梨花吟馆” “读我书屋”“抱经舍”“雨花精庐”“怡香书室”等等,书斋名字可谓各具意蕴,别有情趣。 看来龙湖寨肯定是个尊师重教的地方。 龙湖寨内还有不少人居住,在小巷里转来转去的时候,可以看到不少的摩托车停在屋前,不过居住在寨内的生活上好像也不太充裕,可能有几个钱的都已搬走了。 5.瑞安山皇古寨温州 保存完好的古寨西城门 精美的石雕讲述着昔日的繁华 坍塌荒废的古民居 坍塌荒废的古民居 西城门的石头门柱 这是一座湮没在萋萋荒草中的石头式古寨,在完成历史赋予它的任务以后,它静静地寂寞着,断墙残垣下,山风诉说着它曾经的故事…… 近日,某剧组为拍摄一部反映“解放军第一大将”粟裕战斗生涯的电视剧,来我市泰顺、文成、永嘉和瑞安等地选取外景地。 古朴而保存完好的瑞安山皇寨是他们此次的重点考察对象之一。 古寨的历史 山皇寨位于瑞安市原江溪镇,现归并到仙降镇。 山皇村因古寨得名。从瑞安市区到山皇古寨的距离很近,由于新56省道建成通车,到现在山皇村(搬迁下山后重建)的车程只需要半个小时。 从山皇村再到山皇寨的距离也不算太远,一条长约4公里的狭窄陡峭山路从山脚直通山顶。不久之后,省“康庄工程”的一条公路将会修到山中,小路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像这古老的山皇寨,留在历史的记忆中。 在1992年扶贫搬迁之前,山皇全村140多户、500多口人俱在古寨中生活。村即是寨,寨即是村。 古寨坐落在飞云江下游南岸西太山西面山脉延伸带上,海拔约180米。古寨下,四周是肥沃平坦的飞云江冲击平原。 历史上,古寨所在地是瑞安通往平阳地区的要道咽喉,是军事上的重地。 据《瑞安市志》记载,山皇古寨建于北宋宣和二年初,距今已885年。 北宋宣和年间,宋王朝一方面对外作战不利,另一方面加紧对内盘剥。同年,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西北)农民方腊在安徽歙县七贤村起义。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方腊起义。起义以浙江、安徽一带为中心。 方腊军队迅速占领了浙、皖、赣、苏等省众多州县。温州地区由于较为偏远,并没有马上遭到起义的冲击。 时任瑞安县令的王公济害怕方腊军队来袭,就发动瑞安当地的乡绅地主募捐筹款,在瑞安通往周边各县的重要隘口修建了十座石寨,选取石寨周围村庄的精壮村民和兵丁一起驻守,以防方腊起义军的攻击。山皇寨就是当年十座石寨中的一座。 不过,十座石寨中只有一座“迎来”了方腊部将吕师囊的进攻,山皇寨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时光如梭,在岁月的变迁中,其他几座石寨已经被毁殆尽,只有山皇寨穿过历史的时空被保留了下来。 走进山皇寨 山皇古寨是石头式城堡建筑,全寨面积约为100多亩。整个古寨被被包围在一条长约3公里、宽约4米、高约6米的石砌城墙中。 上下两个城门至今保存完整,寨内曾有36口水井,有两条溪流自东向西流淌,成为古寨的“护城河”。古寨最高处建有“烽火台”。 山皇寨历史上曾经几次翻修重建,今天保存下来的建筑大部分为明朝嘉靖年间为防备倭寇侵扰重修的遗迹。 1992年,承载了800多年风风雨雨,护卫了无数百姓安全的古寨以及寨中世代居住的“寨民们”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岔道口。 一边是为了经济发展和脱贫的需要,不得不离开古寨下山重建村庄的客观要求;一边是山皇村人对于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古寨的一种眷念。最后,147户山皇村民还是开始了“下山脱贫移民”,几年的时间内几乎全部搬离山皇寨。 2003年,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的陈彩莲老人最后一个搬离了山皇寨。 运粮地洞 作为在山皇寨长大的人,今年45岁的黄远泽在山路上走了整整35年。 到底走了多少次,黄远泽自己也数不清楚,只记得自己小时候上学要走,砍柴下山换生活用品也要走。寨子里的人跟他一样,进出山皇寨都要从这条路走过。 在很长的时间里,狭窄山道是山皇寨与外界连接的“命脉”之一。 陡峭的山路,坚固的城墙,山皇寨离山下很近,但是又很远———大门一关,重兵把守,来犯的敌人纵使刀锋枪长,也只有望寨兴叹的份。 寨中还有一条运粮地洞,传说运粮地洞直通平阳的鳌江口,即使在山寨被围的时候也可以保持寨中粮食供应。清光绪年间,以劫富济贫、反抗清廷暴政为口号的“神拳会”曾经利用山寨与官兵对抗。 官兵几次围攻都没能攻下山皇寨,最后不得不采取了围寨的方式,想一举将“神拳会”困死寨中。围困持续了几个月之久,但山皇寨里照样炊烟袅袅。 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山寨中的“叛民”还有吃不完的新鲜鱼挂出来晒鱼干。清兵官员非常奇怪,就派出士兵四处查找。 最后,在几十里外的平阳鳌江口找到了这条运粮地洞的出口。后来,出口被清兵堵死,寨中断了粮食供给来源,“神拳会”不得不选择突围。 如今,每一位山皇寨的人都能讲述这段故事。 “真的哩,祖辈就一直传下来,小时候我就听老人讲过了,至于具体的情形,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了。 温州鼓词还有《大破山皇寨》呢。”谈起山寨的历史,61岁的陈振水老人很骄傲,他这几年当起了山皇寨历史的整理人和收集人,挨家挨户去走访,通过村民口述的方式得到一些零星的故事、传说和资料,他再将其整理成文字。 在山皇村,像陈振水这样的“义务整理员”一共有六人。“如果再不拯救的话就没有了,像我这种年纪的人多少还知道一些,但是慢慢地知道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子孙后代恐怕只能看到古寨,对古寨的历史就会一无所知了。” 陈振水他们的“资料收集组”8月19日才刚刚正式开始“工作”。在此之前,陈振水就已经着手去整理有关山皇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