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辛弃疾词作《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作品原文编辑 水龙吟·登建康⑴赏心亭⑵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⑶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⑷。落日楼头,断鸿⑸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⑹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⑺?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⑻。可惜流年⑼,忧愁风雨⑽,树犹如此⑾!倩⑿何人唤取,红巾翠袖⒀,揾⒁英雄泪![1-2] [3]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建康:今江苏南京。 ⑵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⑶遥岑(cén):远山。 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⑸断鸿:失群的孤雁。 ⑹吴钩: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⑺“鲈鱼堪脍”三句:用西晋张翰典,见《晋书·张翰传》。另外,《世说新语·识鉴篇》也有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季鹰:张翰,字季鹰。 ⑻“求田问舍”三句: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东汉末年,有个人叫许汜,去拜访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交结英雄,而许汜见面时,谈的却都是“求田问舍”(买地买房子)的琐屑小事。陈登看不起他,晚上睡觉时,自己睡在大床上,叫许汜睡在下床。许汜很不满,后来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听了后说:“当今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田问舍。要是碰上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上,叫你睡在地下。”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⑼流年:流逝的时光。 ⑽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化用宋苏轼《满庭芳》:“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⑾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典出《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⑿倩(qìng):请托。 ⒀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⒁揾(wèn):擦拭。[1] 白话译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2.求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原文辛弃疾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④,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 〔注释〕 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⑤“休说”句: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⑥“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刘郎:即刘备。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⑧揾(wèn):擦试。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阑干拍遍~~~~~~~~~~~揾英雄泪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00字评语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叹惜流年如水,壮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热泪。 这是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界: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上片以山水起势,雄浑而不失清丽。“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近题旨。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悲。不用直笔,连用三个故实,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以一波三折、一唱三叹手腕出之。结处叹无人唤取红巾“搵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也别具深婉之致。 4.求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 课件 以及注解,越多越好,谢谢【水龙吟 作者:辛弃疾】 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岁1 渡江天马南来2,几人真是经纶手3?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4。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5!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6,对桐阴满庭清昼7。当年堕地8,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9,平泉草木10,东山歌酒11。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注释 1.韩南涧: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官至吏部尚书。他主张恢复中原,但反对轻举妄动。 甲辰岁: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 2.《晋书·元帝纪》:"太安之际,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晋朝皇帝姓司马,故云。)及永嘉中……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 "这里借指宋室南渡。 3.经纶手:治理国家的能手。 4.长安三句:《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5.夷甫三句:《世说新语·轻诋》载桓温语:"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王衍,字夷甫,晋代清谈家。 几曾:何尝。 6.《新唐书·韩愈传》:"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此处把韩元吉的文章比韩愈。 7.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韩无咎《桐阴旧话》,说是"记其家世旧事,以京师第门有梧木,故云。 " 8.堕地:诞生,出生。 9.绿野:唐朝宰相裴度的别墅绿野堂,地址在洛阳午桥。 风烟:景色。 10.平泉: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别墅平泉庄,地址在洛阳郊外三十里处。 11.《晋书·谢安传》:"谢安居会稽,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 赏析 此首词虽为祝韩南涧的大寿而作,而所言却大半是政治问题,写得不落俗套。 其写作特点是议论多,感慨深,感情曲折回荡,终不离恢复中原之志,上片几乎全部是对国事的议论,可谓指点江山的激昂文字,又多用设问来表现,气势逼人,矛头直指偏安江南的小朝廷。下片上半段,对韩元吉作了一些揄扬,因为它是寿词,不足为怪。 难能可贵的是最后几句,又回到"整顿乾坤"上来,仍然不落常格。这首词用典较多,且用得较贴切恰当,使得激烈的感情,变得婉转含蓄,但总的风格,还是豪放率直的。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名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 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体裁: 词 年代: 南宋 内容介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④,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 〔注释〕 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⑤“休说”句: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⑥“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刘郎:即刘备。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⑧揾(wèn):擦拭。 〔赏析〕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 “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 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 人心中有愁有。 5.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译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名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以恢复为志。 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主题词或关键词: 宋词 栏目关键词: 宋词三百首 体裁: 词 年代: 南宋 内容介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④,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 〔注释〕 ①建康赏心亭:为秦淮河边一名胜。 ②“遥岑”三句:远望遥山,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发髻一样,似都在发愁,像有无限怨恨。 ③断鸿:失群孤雁。 ④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指剑。 ⑤“休说”句:表示自己不愿放弃大业,只图个人安逸。 ⑥“求田”句:表示自己羞于置田买屋安居乐业。 刘郎:即刘备。 ⑦“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无所作为中逝去,为国运感到忧愁,人比树老得还快。 ⑧揾(wèn):擦试。 〔赏析〕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 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 这首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 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 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 “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即簪),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 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借言远山之献供,一写内心的担负,而总束在此片结句“登临意”三字内。 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落日楼头”六句意思说,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这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上收失地之意,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 杜甫《后出塞》诗中就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的句子。“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第二个动作“栏干拍遍”。 据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吁唏独语,或以手拍栏于。 曾。 6.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名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 主题词或关键词: 宋词 栏目关键词: 宋词三百首 体裁: 词 年代: 南宋 内容介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③,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④,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⑤,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⑦。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