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水龙吟宋词

1.求苏轼水龙吟全诗有注释

水龙吟①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②。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③。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④。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⑤。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水龙吟:调名。

首见于柳永咏梅之作。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鼓笛慢》、《海天阔处》、《丰年瑞》等。

②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③有思(sì):有情思。

④落红难缀:落花难于再连接上枝头。缀:连接。

⑤萍碎:作者《再和曾仲锡荔枝》诗自注:“飞絮(即杨花)落水中,经宿即化为萍。 ” ①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

章质夫:名栥(jié),字质夫,福建蒲城 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②“思量”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

思:意思,思绪。 ③“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之态来形容杨花的忽飘忽坠、时起时 落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之作。

开头一句“似花还似非花”抓住了杨花的特点,接着以“无人惜”的意脉贯下,提起“无情有思”一篇精神。由此开始,将杨花喻为美人,她正在梦中“随风万里”,寻找情郎的游踪。

上阕体物,花与人糅合,饱含情愫。下阕就杨花事议论抒情。

“不恨”三句,突出伤春幽恨。 花已飘落,断无重上枝头之望,最令人伤感。

晓雨过后的杨花令人心寒。那流水中化为一池的浮萍,仔佃辨认,不是杨花,分明是离人点点滴滴的眼泪。

2.宋词 满江红 水龙吟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满江红

⊙●○○,⊙⊙●、⊙○⊙▲。⊙⊙●、⊙○⊙●,●○○▲。

⊙●⊙○○●●,⊙○⊙●○○▲。●⊙○、⊙●●○○,○○▲。

○⊙●,○○▲。○⊙●,○○▲。●⊙○○●,●○○▲。

⊙●⊙○○●●,⊙○⊙●○○▲。●⊙○、⊙●●○○,○○▲。

水龙吟

○○⊙●○○,⊙○⊙●○○▲。⊙○●●,⊙○●●,⊙○●▲。

⊙●○○,⊙○○●,⊙○○▲。●⊙○⊙●,⊙○⊙●,⊙●●,○○▲。

⊙●⊙○○▲,●○○,⊙○○▲。⊙○●●,⊙○○●,⊙○●▲。

⊙●○○,⊙○○●,⊙○○▲。●○○●●,⊙○⊙●,●○○▲。

3.朱敦儒的“水龙吟”这首词如何鉴赏

这首词作于词人由吴越飘零至江西的途中,表达了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位爱国文人志士 对国家今昔变幻的悲愤之情。

上阕主要感叹今非昔比。词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开阔的画面:千里波涛,云水茫茫,词人放舟于 江面上。

但美丽的江南山水只赢得词人“略为留顾”,这暗示了曾迷恋山水的词人此时已无心陶醉 于这烟云环绕的吴越山水。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在颠沛流离的避难途中,翻滚的江水 激起了这位“北客”内心的无限波澜。当年曾“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自诩为“清都山水 郎”(《鹧鸪天》)的他,今已作客他乡,“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面对青山绿水,词人想到往昔繁华的 洛阳,回忆起曾游乐于山水间的“伊、嵩旧隐,巢、由故友”。 伊、嵩,洛阳附近的伊水和嵩山;巢、由, 本指隐士巢父和许由,此处借指词人居洛阳时的故友。

他们是有时代特征的历史人物,代表着他们 自身,同时又无疑是词人过去记忆的象征。“旧隐”“故友”,定是让词人感慨万分。

当年一起“射麋 上苑,走马长楸”,“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雨中花》)的故人而今何在?靖康之变前那 疏狂自放于山水间的生活已成为永远的过去,且一去不复返。 词人不禁长叹“南柯梦、遽如许”。

时 光流逝给人带来的苍老与无奈已是人生中很痛苦的事情了,何况生逢乱世,国将亡的悲痛,这岂止 是韶华已逝、壮志不再的悲哀! 下阕词锋顺势而转,由自己的人生慨叹转向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北望中原,生灵涂炭,词人深 切渴望能有志士出来平定中原,收复故国。

但词人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将来。“奇谋报 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当年诸葛亮指挥三军,而今却是“白羽”蒙尘,有志有识之士无处施展才 能,只能在时间的长流中消磨它。此时路过晋灭吴之地,词人不禁想到当年吴主恃长江天险,铁索 横江,最后还是败北,落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结局。

时 南宋偏安一隅,高宗惟求退避,奉行投降路线,国家堪忧。词人不禁怒打船桨,吟诵着当年诸葛亮的 《梁父吟》而“泪流如雨”,无限的悲愤一付泪水之中。

这种苦痛是深沉的,悲愤是沉痛而绵长的,是 处于那个时代但凡有正义感的爱国志士无法逃脱的。 全词直抒胸臆,词情激越,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合为一体。

整首词是南渡时期词人个人情感的 表现,展现了一个不同于“神仙风致”的志士形象。同时,词作折射出的是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历史命 运,尤其是心怀理想志向而命途多舛的南安志士的前途,可谓南渡时期一代士人的缩影。

4.宋词水龙吟和永遇乐的作者是谁

水龙吟和永遇乐作为词牌名,写者甚多,但以辛弃疾的这两首最著名:

辛弃疾《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所用的典故有桓温感叹年华虚度、张翰弃官归乡、许汜为刘备所羞。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的上片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另一个是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事,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

5.寻找古诗《水龙吟寻找古人名词水龙吟》

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

有人告诉苏轼,这是苏轼的朋友闾丘公显在会客。苏轼醒后,填了一阕《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余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程垓的《水龙吟》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

愁多怨极,等闲辜负,一年芳意。 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

算好事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

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怕愁、老来风味。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 。

6.水龙吟常考诗句

《水龙吟》出自李白诗句“笛奏龙吟水”。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

此调句读各家不同,《词谱》分立二谱。

起句七字、第二句六字的以苏轼词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水龙吟》经典句子《水龙吟》经典句子。上下片第九句都用一字豆。

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观词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后结作九字一句,四字一句。

此调气势雄浑,宜用以抒写激奋情思。算一生绕遍,瑶阶玉树,如君样、人间少《水龙吟》经典句子文章《水龙吟》。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登临意有哪些意思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无人会,登临意”句,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全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直接言志,分四层具体申说无人理会的登临之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是第一层意思,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对不思复国的南宋朝廷的激愤。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胸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控诉了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人才,使爱国志士无所作为,虚掷年华。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是第四层意思,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