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被后人曲解的古文或者古诗词01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的这首《节妇吟》不知道被多少小清新当成爱情诗,其实这是一首政治诗。0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出处:《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貌似现在大多数都认为是“三秋”就是三年吧。其实“三秋”是指三个季度,正好与前后成排比,层层递进。 古人也有对此的注解,见《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所以呢,这首诗的意思是: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一日不见,如隔三季!一日不见,如隔三年!03李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对这句诗的理解一直是:圣贤人物由于曲高和寡或者高处不胜寒等原因跟普通的民众比较有距离,他们是孤傲寂寞的;而那些喜欢喝酒,行为放荡、自由、豁达的人会活得更有色彩,更有名声。现在才知道大多数人的理解与这句诗的本意大相径庭。 按照 张炜 的说法:圣、贤,实际上是两种酒,「圣」是过滤酒,「贤」是蒸馏酒(唐:烧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蒸馏酒,对于当时是否掌握蒸馏技术存疑,起源说有多种版本)。很早就有「清酒」为圣,「浊酒」为贤的说法。 这句诗的正确解释是:酒本身是寂寞的,只是因为喝酒人的不同才使它得以留名。酒以诗传,人以诗名,流芳千古。 04酒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 。这句话流传甚广,几乎成为一般俗人和不知佛法者劝人吃肉饮酒的依据。 若见有人吃素或忌讳什么,则劝说何必执着呢,“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嘛。但是世人仅知济公的此句,却不知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只有大神通圣人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示现吃肉,以掩盖圣人之本,而其中密意凡夫不可能明白,济公吃了两只死鸽可以吐出两只活鸽来。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尽管吃肉,作不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持戒吧。 狮子跳的过去的悬崖,兔子去跳只能摔死。0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 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啊?【现在它成了说夫妻关系的话了。】 0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曲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正确解释: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0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一向被尊为金科玉律。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也就是说,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有限,不该没完没了地去追无限的知识。 08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句“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 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09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一直被翻译为: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句话被认为是孔子提倡愚民的理论根据。 实际上,这句话是这样断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质高,就给他们自由宽松的环境;如果人民的素质不高,就要教化他们。 这和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的思想相吻合。1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 《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 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2.对阮籍十首四言《咏怀诗》的真实性还是以存疑为好阮籍的咏怀诗与玄学 摘要:魏晋迭代之际,玄学盛行,这种在乱世产生的思想,体现了当时士人的心态。阮籍作为当时文坛的巨星,其思想必然带有时代的特色。只是他的玄学观点和当时的大多数士子是不尽相同的。其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最为直接的体现了阮籍思想中的悲苦与无奈… 【标题】从《咏怀诗》看阮籍的思想倾向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以仕为隐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作者】张 亮 【指导老师】白 瑞 芬 阮籍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之一,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大文学家,他的思想 3.有哪些被后人曲解的古文或者古诗词01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的这首《节妇吟》不知道被多少小清新当成爱情诗,其实这是一首政治诗。 02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出处:《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貌似现在大多数都认为是“三秋”就是三年吧。 其实“三秋”是指三个季度,正好与前后成排比,层层递进。古人也有对此的注解,见《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所以呢,这首诗的意思是: 一日不见,如隔三月! 一日不见,如隔三季! 一日不见,如隔三年! 03 李白《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对这句诗的理解一直是:圣贤人物由于曲高和寡或者高处不胜寒等原因跟普通的民众比较有距离,他们是孤傲寂寞的;而那些喜欢喝酒,行为放荡、自由、豁达的人会活得更有色彩,更有名声。 现在才知道大多数人的理解与这句诗的本意大相径庭。 按照 张炜 的说法:圣、贤,实际上是两种酒,「圣」是过滤酒,「贤」是蒸馏酒(唐:烧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蒸馏酒,对于当时是否掌握蒸馏技术存疑,起源说有多种版本)。很早就有「清酒」为圣,「浊酒」为贤的说法。 这句诗的正确解释是:酒本身是寂寞的,只是因为喝酒人的不同才使它得以留名。酒以诗传,人以诗名,流芳千古。 04 酒肉穿肠过 佛祖心中留 。 这句话流传甚广,几乎成为一般俗人和不知佛法者劝人吃肉饮酒的依据。若见有人吃素或忌讳什么,则劝说何必执着呢,“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嘛。但是世人仅知济公的此句,却不知还有后句: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只有大神通圣人在特定情况下,为度众生才示现吃肉,以掩盖圣人之本,而其中密意凡夫不可能明白,济公吃了两只死鸽可以吐出两只活鸽来。如果你也可以做到,尽管吃肉,作不到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持戒吧。 狮子跳的过去的悬崖,兔子去跳只能摔死。 05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啊? 【现在它成了说夫妻关系的话了。。。】 06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曲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正确解释: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0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一向被尊为金科玉律。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也就是说,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有限,不该没完没了地去追无限的知识。 08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句“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 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09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一直被翻译为: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句话被认为是孔子提倡愚民的理论根据。 实际上,这句话是这样断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质高,就给他们自由宽松的环境;如果人民的素质不高,就要教化他们。这和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的思想相吻合。 1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4.在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个别字词的翻译存疑,特别是“未若复吾赋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若:本意是如、如同。译为比得上是错误的,(虽然是教学中教的)。比得上是全句的判断句式表达出来的意思。为了译文和原意契合,也可以译作:比。(但这个比也必须是一种假设含义) 甚:原意是严重,是副词做动词,有形容词词性(有深的意思)。 这句话可以按原句的顺序做译文:不如(比)还来收我赋税的害处更大。 其实文言文有很多类似的关键字,本意都是一样的,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为了学生容易理解就将释义改动了。本人认为不必改,知道用法,知道本意,在结合句子做恰当的译文就可以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语文教学有区别。 5.三句以上与虎有关的古诗词《雪岳读书图》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李白出行图》 高歌向天天相应, 纵声唤地地有灵。 曾经刀山驱猛虎, 几度火海战飞龙。 诗成万卷尽雄风, 铁流笔下恣奔腾。 何当重归长安路? 再为盛世除奸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6.如何将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难点化难为易一、预读 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抄读 其主要目标是: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做法是:(1)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2)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三、解读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四、品读 其主要目标是: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3)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五、诵读 其主要目标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2)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3)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4)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5)指导写作读后感想或思想评论,以求陶冶情操。 7.请告诉我下面古诗的意思:墨梅] 单用墨画的梅花。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注释: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近体诗,七言绝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大意: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诗中借咏石灰,表现了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民众的利益作牺牲的高尚精神。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说明石灰从出世时即经受磨炼。次句写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煅烧,面对严酷考验,却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鲜明对照,更衬托出石灰的顽强。后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诗中运用了拟人、借喻等手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8.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网上复制而来,供你参考,凄凄”四句忽一笔宕开,言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 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遗弃才最堪凄惨悲伤,这是初嫁女子无法体会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辞意婉约而又见顿挫;已临决绝而犹望男方转变,感情沉痛而不失温厚。 诚如清人张玉谷所评:“凄凄四句,脱节暗转,盖终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已身说,而己身在里许。 用笔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为灵警。”(《古诗赏析》)堪称深得诗旨。 【标题】白头吟 【年代】汉 【作者】卓文君(存疑) 【体裁】乐府 编辑本段 作品原文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或作: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编辑本段 注释译文 注释 ①皑、皎:都是白。②两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对),指情变。 ③决:别。④斗:盛酒的器具。 这两句是说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会,明早沟边分手。⑤躞蹀:行貌。 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 “东西”是偏义复词。这里偏用东字的意义。 以上二句是设想别后在沟边独行,过去的爱情生活将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⑥这句话连下两句是说嫁女不须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头到老,别和我一样,那就好了。 ⑦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 ⑧簁簁(音筛):形容鱼尾象濡湿的羽毛。在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 这里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⑨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 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译文 爱情应该像山上的雪一般纯洁,像云间月亮一样光明。听说你怀有二心,所以来与你决裂。 今日犹如最后的聚会,明日便将分手沟头。我缓缓的移动脚步沿沟走去,过去的生活宛如沟水东流,一去不返。 当初我毅然离家随君远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满以为嫁了一个情意专心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钓竿那样轻细柔长,鱼儿那样活波可爱。男子应当以情意为重,失去了真诚的爱情是任何钱财珍宝都无法补偿的。 编辑本段 作品鉴赏 简析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既真实的刻画了女主人公心倾意烦、思虑万千的神情状态,同时也显示了她思想的冷静和周密。 鉴赏一 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 卓文君人格纯洁如白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 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专指月光,如《诗经·小雅》有“皎如白驹”之句。“闻君有两意”:两意,指两条心。 说的是司马相如另有所爱--欲纳茂陵女为妾。“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诗人用竹竿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意志、爱情不坚定。 钱刀:古时使用的铜钱形状似刀,故叫做钱刀。这里指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文君的《白头吟》,一首民歌式的轻浅明亮,像一把匕首爽亮地亮在她和司马相如之间。她指责他的负心移情,戳破他虚伪尴尬的面具--“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 她连用四个排比来追拟彼此之间行将断绝的恩情。 她不悲啼;连指责,亦心思清明;而又说“努力加餐勿念妾”,既表明态度,又为彼此留了回旋余地。 她明白自己仍爱他,其实不想失去他,所以不忘表白自己的深情。这是聪明女子聪明做法。 我心底还是关爱着你的,希望你离开我之后依然可以衣食无忧,不要有怀念的意思。只是“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你若要分手,我绝不纠缠。斩断情丝的截决不是没有。 甚至可以男婚女嫁两不相干。 她并不是一味隐忍、只懂得哭泣的女人。 像和一个人白头到老的愿望简单质朴,并不是过分的奢望。所以如果你做不到,就请离开。 女子少有的决绝之美,毫无顾忌地从她的身体内迸发出来。这种美为世所稀。 自她之后,女子的决绝竟也成了一种壮烈的美。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这是最后的一搏,如果他不回头,她就放手。 他回来了,白头安老,再离不开。 文君,他用尽最后的声音唤他,轻谧的好象当年,进入她心房时。 那一年,春草重生。 长卿,她看见他闭了眼睛。 知道他,永远不能再回来。 可以,从你的身上看透生死,因你的死获得重生的安宁,可是,我确认,不能与你相绝。 长卿,请等待我。 汉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是很动人的。 据说,司马相如穷困时在临邛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在饮宴中偶然见到卓王孙新守寡的女儿文君很美貌,于是弹奏《凤求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挑逗文君。文君果为所动,当夜与相如私奔成都。 相如是个贫苦文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邛开个小酒店。就开在卓府对面。 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财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