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白鸽唐诗译文

1.关于鸽子的古诗

1、《野鸽》宋代梅尧臣 孤来有野鸽,觜眼肖春鸠。

饥肠欲得食,立我南屋头。 我见如不见,夜去向何求。

一日偶出群,盘空恣嬉游。 白话译文 我来有野鸽子,大眼睛像春鸠。

饥肠想得到食物,建立我国南屋头。 我看到像不见,晚上去去要求什么。

一天偶然出群,盘旋在空中尽情嬉戏玩耍。 2、《白鸽》唐代徐夤 举翼凌空碧,依人到大邦。

粉翎栖画阁,雪影拂琼窗。 振鹭堪为侣,鸣鸠好作双。

狎鸥归未得,睹尔忆晴江。 白话译文 举翅凌空碧,依照人到大国。

粉翎栖画阁,雪拂琼窗影。 振鹭堪为伴侣,斑鸠好作双。

狎鸥归未得,看到你还记得晴江。 3、《听鸽铃》宋代朱翌 蓬蒿门巷久张罗,岂有笼坊重客过。

天外鸽铃惊午枕,儿童误起听长呵。 白话译文 蓬蒿门巷长期张罗,难道有笼坊重客过。

天外鸽铃惊醒午睡,儿童误起听长呵。 4、《讽养鸽》宋代绍兴太学 万鸽飞翔绕帝都,朝昏收放费功夫。

何如养取云边雁,沙漠能传二圣书。 白话译文 鸽子飞绕京都万,朝廷昏庸收放费功夫。

如何培养取云边雁,沙漠能传二圣书。 5、《鹁鸽峪》明朝尹耕 鹁鸽峪,鹁鸽飞。

书生画地谈兵机,一身耻溃千重围。 千重围,战不止,力渐竭兮鼓声死。

胡儿马上羡大刀,南向揶揄齐啮指。 白话译文 鹑鸽子峪,鹑鸽子飞。

书生划地谈论兵法,一个人感到溃败千层包围。 千层包围,作战不停,力逐渐枯竭啊鼓声死。

朗马上羡慕大刀,向南揶抽齐咬手指。

2.关于鸽子的古诗词有哪些

1、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出自:唐代诗人王安石的《吾富有钱时》。 译文:白鸽绕着我盘旋,好像鹦鹉的样子。

赏析:携带金钱回到家中时,一个个笑脸相迎,象白鸽那样盘旋在你的周围,又好似学舌的鹦鹉在你耳边喋喋不休。人们向来把鸽子当成嫌贫爱富的鸟类,而鹦鹉则被视作多嘴饶舌、献媚逢迎的形象。

因此诗人用“白鸽”、“鹦鹉”来形容见钱眼开的贪财者。 2、感彼云外鸽,群飞千翩翩。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译文:感谢白云之上的那些白鸽,一群一群的翩翩飞舞。

赏析:对画龙堂的神龙听法、写经僧的鸽群协力等富于神话色彩的传说却是笔下生花、绘声绘色。笔墨详略浓淡,安排十分得当。

3、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 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题净眼师房》。

译文:白鸽起飞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禅房里僧侣们正默默的喝着香茶。 4、孤来有野鸽,觜眼肖春鸠。

出自:宋代梅尧臣《野鸽》。 译文:我来的时候看见有野鸽子,眼睛嘴巴像极了春鸠。

5、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 出自:宋代张先的《满江红·飘尽寒梅》。

译文:晴朗的天气下微风轻拂,鸽子自由自在的飞翔,刚出生的黄莺叫着,仿佛再告诉人们春寒料峭。 赏析:前面借桃柳隐喻其人,这里又喻以娇小的禽鸟,就更为生动。

词情至此,已达高潮。作者却在收束处突然转出爱情的悲剧结局,词情从高潮跌入低潮,形成凄怆的尾声。

3.歌颂白鸽的现代诗词

白鸽

我们不是彼此遥望的星辰

只把缘分交给每个世俗的黄昏

在别人的赞扬声中渴望燃烧

又湮没在现实的心海各自沉沦

我们不是那偶然相遇的微弱渔火

在这时空的河里你我只是相向驶过

只在相遇的瞬间彼此照耀获得慰籍

又匆匆疏远暗淡,回归最初的冷漠

或者,我们只是那两首不同的歌儿

在迥异的韵律里,却也能给人相同的思索

或者,我们只是那两块相同的顽石

在同样的雕琢下,却各自承载不同的执着

再或者,你是白天,我是黑夜——

你有你的激情澎湃,骄阳似火

我有我的安逸静美,温柔洒脱

但,这一切都不是最主要的

爱人的心啊,都渴望被爱,这没有错

可为何又在你美的园地里滋养那妒忌的毒蛇

眼看着它泛滥,把绿园糟蹋成死亡的荒土

最后分道扬镳,就连朋友也没得做!

对于这占有的本质我也不想再多说

像两块磁铁盲目地把彼此推攮又拉扯

可这命运的编排并不总是合乎人意

为何要固执地做那注定被拒绝的一颗?

是真诚就应该大胆地去诉说

是真爱就不怕世俗的流火

也能海角天涯,始终如一

也能生老病死,相濡以沫

如果我爱你,我自然希望你也爱我

如果你不爱我,我只愿你有个美满的生活

这短暂的生命注定会留有遗憾

就不必因为错失流星,就诅咒一切灿烂的花朵

我们都哺育着自己梦想的白鸽

期待着有一天,它从远方捎来幸福的颜色

奈何韶华的脚步渐行渐远——

短暂的花期,稍有迟疑,万千衰落

4.《《李光地》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6分)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

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

十四年,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岁月,恐生他变。

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与赣州接壤,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

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诈为入广,由赣达汀,为程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

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大军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随机进取。”

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

十六年,复泉州,光地谒拉哈达于漳州。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

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地遣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

光地从父日蚃①,率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昊兴祚军于永春。

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

光地上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

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

上用其言,卒平台湾。(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 [注] ① 蚃,音未详,人名用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不可假以岁月 假:给予。 B.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 谍:侦察。

C.遣使间道赴京师 间道:从小路。 D.师次泉州,击破国轩 次:处所。

5.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2分) ( ) ①十四年,密疏言 ②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 ④光地上疏推功将帅 ⑤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⑥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州,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采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

C.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蚃率领乡勇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 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

(5分)。(2)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5分)。

5.唐诗的译文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出自蜀先主庙[刘禹锡]

1.英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曹)操语先生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吴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刘备)与操耳。’”这里是借曹操的话赞美刘备.

2.凛然:令人肃然起敬的样子.

意思是刘备震惊天下的英雄气概虽然经历了千秋万载,但是仍然让人崇敬.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出自古意[李颀]

1.羌(qiang枪):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族名,在今甘肃、四川境内。羌笛:即羌族人所吹的笛子,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吹的那种笛子。出塞声作战时羌笛吹奏的军乐声.

2.三军:古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三军即三万七千五百人,这里是军队的通称。也有前军,中军,后军之说.

意思是三军出塞之时听到笛声,无不思念亲人,泪如雨下.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1.故林:故园,故乡。相识多:指回到故乡后有许多旧日相识的亲友.

2.昨日:指刚刚过去的日子,也可泛指过去。

连上两句是说,回到故乡虽有许多旧日亲友的聚晤,但刚刚罢了官的心情将是怎样的呢?这是作者为友人担忧.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1.乌:乌鸦。半飞:分飞.

2.凄:冷,作动词用,这里是指秋夜霜冻的寒气侵袭.

意思是月光清照城头,只见乌鸦分飞,万物萧索,秋夜霜寒,树木为之凋零,何况单衣如何抵挡寒风.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1.人随沙岸: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向着江村走去.

2.余:我。乘舟;指乘鱼梁渡口的渡船.

意思是人们沿着沙岸走向江村,我也坐船回鹿门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安能;哪能,岂能。摧眉折腰:低眉恋腰。事:侍奉,伺候。权贵:指有权势的贵族官僚,即封建统治者.

2.不得:不能。开心颜:心情愉快,脸上露出笑容.

意思是怎么能让我弯下一身傲骨,向统治者低头哈腰,如果那样,恐怕我再不能露出笑容.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君:指金陵子弟。东流水:指在金陵北面向东奔流的长江.

2.别意:离别的情意。之:指东流水.

意思是请你问问那日夜东流的长江,和我离别之意谁更长?

6.唐诗 翻译

春日晴原野望

唐五代• 陈羽

东风吹暖气,消散入晴天。

渐变池塘色,欲生杨柳烟。

蒙茸花向月,潦倒客经年。

乡思应愁望,江湖春水连。

简析:这是作者在春天思念故土的乡愁之作。通过眼前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更加表达出作者的乡愁之苦,读来让人动容。

翻译:春风带来了和煦的暖风,这气息弥漫于晴朗的天空,池塘中水渐渐改变了颜色,越来越绿,杨柳吐出了嫩芽,远望上去蒙上了一层嫩黄的轻烟。各种花儿争相待放,在月色下更有一番风情,而(我),一个漂泊多年潦倒的游子,面对这春天的美景,不禁愁从心中而来,眺望家乡的方向,却只看到满湖的春色与远处的天边连成茫茫一色。

7.唐诗翻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诗意: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 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 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诗人: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身高七尺六,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8.古诗绝句的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万里东吴开来的船只。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上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山雪岭。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