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陆游爱国的诗句

1.有关陆游的爱国诗句

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

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的爱国诗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直抒胸臆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二) 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三) 借景抒情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

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

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

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四) 以梦述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

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

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

他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陆游语言造诣很高,风格简练自然,一方面由于内容的扎实,感情的充沛,诗人本无须专意于字句的雕琢,另一方面为了把主旨表达的清晰通畅,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诗人也很重视在语言的锤炼上精益求精,追求新意,读起来亲切感人。

陆游的诗不仅在当时,也给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更是把陆游的诗用来鼓舞民族的斗志。

2.有哪些关于陆游的爱国精神的著名诗句,请写出两句

陆游的爱国诗《示儿》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3.描写陆游爱国情感的诗句

示 儿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空祭无忘告乃翁.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4.描写诗人爱国的诗句

描写爱国的诗句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5.陆游的爱国诗有什么影响陆游的爱国诗歌对后世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陆游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在他一生八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爱国激情始终不衰,是体现在他那近万首诗歌中的主线.也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精神,不管是早年的渴望恢复中原,积极支持张浚北伐;中年的从军南郑,在军事前线谋划进取之策;还是后期的调任闲职、长期赋闲家居,他始终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以至在垂暮之年还出山从政,支持韩侂胄所主持的开禧北伐,在其绝笔诗《示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切盼“王师北定中原日”.他对祖国命运的无限关怀,对祖国的土地、人民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始终占据着主要的位置.渴望抗金、恢复中原,渴望自己有机会去赢得胜利,以身报国的满腔激情,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动力,支持着他一辈子“位卑未敢忘忧国”,并使他对抗金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念:“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雄浑磅礴,气壮山河.在他的诗中,或抒发自己的报国壮志,或歌颂抗金战斗的胜利,或沉痛地表达沦陷区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以及对他们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或斥责主和派大臣出卖祖国土地的可耻行径,或控诉投降派排斥抗战将领、贻误国事的罪恶勾当,或抒发自己无路请缨、壮志难酬的无比悲愤,无人跳动着那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无不洋溢着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诚挚之情.他的诗歌不愧是感人肺腑的爱国诗,他不愧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变得颇为振作.但随着南宋小朝廷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倾向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有诗说:“尔来士气日靡靡,文章光焰伏不起.” (《谢张时可通判赠诗编》)陆游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公《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承担起振作诗风的历史使命,并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戴曾登门受教,刘则为私淑弟子,他们在主题倾向和艺术风格上都受到陆游的深刻启迪.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林景熙在宋亡之后作《书陆放翁诗卷后》,对陆游继承杜甫的传统给予高度评价:“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并沉痛地追悼陆游:“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陆游的爱国诗歌在后代也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陆诗往往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

6.陆游的爱国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

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的爱国诗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直抒胸臆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二) 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三) 借景抒情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

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

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

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四) 以梦述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

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

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

他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陆游语言造诣很高,风格简练自然,一方面由于内容的扎实,感情的充沛,诗人本无须专意于字句的雕琢,另一方面为了把主旨表达的清晰通畅,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诗人也很重视在语言的锤炼上精益求精,追求新意,读起来亲切感人。

陆游的诗不仅在当时,也给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

7.关于陆游爱国的诗句

陆游的爱国诗

1、《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5、《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6、《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7、《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8、《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贱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蛩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矩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万人惊。

国仇末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9、《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8.有关陆游的爱国诗句

陆游(1125~1210), 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代杰出的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集存诗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百姓苦难深重,江山支离破碎,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毫无保留地体现了自己的肝胆肺腑。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仍保持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情,并一如既往;壮年之后坐卧所思仍是抗战立功、洗雪国耻;这些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表现的很明显。

即使是到了八十二岁的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的爱国诗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直抒胸臆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气如山”的雄心壮志与“空自许”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郁结在心的郁闷、失意、悲怆化做了滔滔江水狂泻而出,有着非常强的感染力。 (二) 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他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被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此词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三) 借景抒情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

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年落空,忍死等待。

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

全诗以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国无门的憾恨。 (四) 以梦述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荒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

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一文中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类: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

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他认为:“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

他的诗歌创作,植根于现实生活,基本特征表现为现实主义,同时许多诗中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陆游语言造诣很高,风格简练自然,一方面由于内容的扎实,感情的充沛,诗人本无须专意于字句的雕琢,另一方面为了把主旨表达的清晰通畅,使作品富有感染力,诗人也很重视在语言的锤炼上精益求精,追求新意,读起来亲切感人。

陆游的诗不仅在当时,也给后世的诗坛以深刻的影响。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更是把陆游的诗用来鼓舞民族的斗志。

9.陆游的爱国诗名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长相思

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

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何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对酒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花好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渔家傲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