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铜雀台的诗词【铜雀台】陈·张正见 一曰《铜雀妓》。 《?都故事》曰:“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於?中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馀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 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帐,朝晡上酒脯粻Я之属。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伎。 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故陆机《吊魏武帝文》曰:‘挥清弦而独奏,荐脯Я而谁尝?悼?帐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 登雀台而群悲,伫美目其何望’。”按铜雀台在?城,建安十五年筑。 其台最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铸大铜雀置于楼颠,舒翼奋尾,势若飞动,因名为铜雀台。 《乐府解题》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 凄凉铜雀晚,摇落墓田通。 云惨当歌日,松吟欲舞风。人疏瑶席冷,曲罢?帷空。 可惜年将泪,俱尽望陵中。 【同前】荀仲举 高台秋色晚,直望巳凄然。 况复归风便,松声入断弦。泪逐梁尘下,心随团扇捐。 谁堪三五夜,空对月光圆。 【同前】唐·王无竞 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 ?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 长袖拂玉尘,遗情结罗幕。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 高台奏曲终,曲终泪横落。 【同前】郑?? 日斜漳浦望,风起?台寒。 玉座平生晚,金樽妓吹阑。舞馀依帐泣,歌罢向陵看。 萧索松风暮,愁烟入井栏。 【同前】刘长卿 娇爱更何日,高台空数层。 含啼映双袖,不忍看西陵。漳河东流无复来,百花辇路为苍苔。 青楼月夜长寂寞,碧云日暮空徘徊。君不见?中万事非昔时,古人何在今人悲。 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往来处。 【同前】贾至 日暮铜雀静,西陵鸟雀归。抚弦心断绝,听管泪霏霏。 灵机临朝奠,空床卷夜衣。苍苍川上月,应照妾魂飞。 【同前】罗隐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纟曾。祗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 【同前】薛能 魏帝当时铜雀台,黄花深映棘丛开。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 【同前】张氏琰 君王冥寞不可见,铜雀歌舞空徘徊。西陵啧啧悲宿鸟,空殿沈沈闭青苔。 青苔无人迹,红粉空相哀。 【同前】梁氏琼 歌扇向陵开,齐行奠玉杯。 舞时飞燕列,梦里片云来。月色空馀恨,松声暮更哀。 谁怜未死妾,掩袂下铜台。 【铜雀妓】齐·谢?I ?帷飘井?郑拙迫羝缴S粲粑髁晔鳎َ鸥璐瞪7冀笕纠峒#烤昕崭辞椤S褡碳拍瞿随ى砬帷? 【同前】梁·何逊 秋风木叶落,萧瑟管弦清。 望陵歌对酒,向帐舞空城。寂寂檐宇旷,飘飘帷幔轻。 曲终相顾起,日暮松柏声。 【同前】刘孝绰 雀台三五日,歌吹似佳期。 定对西陵晚,松风飘素帷。危弦断更接,心伤於此时。 何言留客袂,翻掩望陵悲。 【同前】江淹 武王去金阁,英威长寂寞,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 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 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同前二首】唐·王勃 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舞筵纷可就,歌梁俨未顷。 西陵松??冷,谁见绮罗情。 【同前】沈?缙? 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台。 一旦雄图尽,千秋遗令开。绮罗君不见,歌舞妾空来。 思共漳河水,东流无重回。 【同前】乔知之 金阁惜分香,铅华不重妆。 空馀歌舞地,犹是为君王。哀弦调已绝,艳曲不须长。 共看西陵暮,秋烟生白杨。 【同前】高适 日暮铜雀迥,幽声玉座清。 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君恩不再重,妾舞为谁轻。 【同前】欧阳詹 萧条登古台,回首黄金屋。落叶不归林,高陵永为谷。 妆容徒自丽,舞态阅谁目。 惆怅?帷前,歌声苦於哭。 【同前】袁晖 君爱本相饶,从来事舞腰。那堪攀玉座,肠断望陵朝。 怨著情无主,哀凝曲不调。况临松日暮,悲吹坐萧萧。 【同前】刘商 魏主矜蛾眉,美人美於玉。高台无昼夜,歌舞竟未足。 盛色如转圜,夕阳落深谷。仍今身殁后,尚足平生欲。 红粉横泪痕,调弦空向屋。举头君不在,唯见西陵木。 玉辇岂再来,娇鬟为谁绿?那堪秋风里,更舞阳春曲!曲终情不胜,阑干向西哭。台边生野草,来去胸罗縠。 况复陵寝间,双双见麋鹿。 【同前】李贺 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 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 长裙压高台,泪眼看花机。 【同前】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s向风前承泪珠。 【同前】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同前】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 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同前】僧皎然 强开樽酒向陵看,忆得君王旧日欢。 不觉馀歌悲自断,非关艳曲转声难。 【雀台怨】唐·马戴 魏宫歌舞地,蝶戏鸟还鸣。 玉座人难到,铜台雨滴平。西陵树不见,漳浦草空生。 万恨尽埋此,徒悬千载名。 【同前】程氏长文 君王去后行人绝,箫竽不响歌喉咽。 雄剑无威光彩沈,宝瑟零落金星灭。玉阶寂寂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置酒高堂上】宋·孔欣 置酒宴友生,高会临疏?小7假蘖屑央龋。 二、关于铜雀台的诗词铜雀台 王建 娇爱更何日, 高台空数层。 含啼映双袖, 不忍看西陵。 漳水东流无复来, 百花辇路为苍苔。 青楼月夜长寂寞, 碧云日暮空裴回。 君不见邺中万事非昔时, 古人不在今人悲。 春风不逐君王去, 草色年年旧宫路。 宫中歌舞已浮云, 空指行人往来处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关于铜雀台的诗赤壁作者:杜牧 (唐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同谢谘议咏铜雀台作者:谢朓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铜雀台作者:王无竞 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 繐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 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 长袖拂玉尘,遗情结罗幕。 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 高台奏曲终,曲终泪横落。 咏铜雀台作者:汪遵 铜雀台成玉座空,短歌长袖尽悲风。 不知仙驾归何处,徒遣颦眉望汉宫。 铜雀台作者:李咸用 但见西陵惨明月,女妓无因更相悦。 有虞曾不有遗言,滴尽湘妃眼中血。 铜雀台怨作者:程长文 君王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 雄剑无威光彩沈,宝琴零落金星灭。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铜雀台作者:梁琼 歌扇向陵开,齐行奠玉杯。 舞时飞燕列,梦里片云来。 月色空馀恨,松声莫更哀。 谁怜未死妾,掩袂下铜台。相和歌辞。 铜雀台作者:王无竞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繐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 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长袖拂玉尘,遗情结罗幕。 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高台奏曲终,曲终泪横落。 相和歌辞。铜雀台作者:郑愔 日斜漳浦望,风起邺台寒。 玉座平生晚,金尊妓吹阑。 舞馀依帐泣,歌罢向陵看。 萧索松风暮,愁烟入井阑。相和歌辞。 铜雀台作者:刘长卿 娇爱更何日,高台空数层。含啼映双袖,不忍看西陵。 漳河东流无复来,百花辇路为苍苔。青楼月夜长寂寞,碧云日暮空裴回。 君不见邺中万事非昔时, 古人何在今人悲。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 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往来处。 四、请问有没有跟关于三国铜雀台的诗词《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五、曹操有一有诗有心一句是XX揽二乔好像是有关铜雀台的谁知道全诗是是曹植《铜雀台赋》,三国时期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 《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中收录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 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孔明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在原诗中,蝃蝀就是虹,二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 古代‘乔’和‘桥’是一回事。刚好周瑜和孙策的妻子姓乔。 所以很容易产生错觉。 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跟《三国志》中的《铜雀台赋》相比,《三国演义》中的《铜雀台赋》有很多内容为后人自行添加,如“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六、求杜牧铜雀台怀古要杜牧的这首诗最好带解释谢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注释: 1。 此诗又见李商隐集。赤壁:今湖北浦圻县西北赤壁山,在长江南岸,即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 2。不与:若不与。 3。铜雀: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建造铜雀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层百一间。 "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 赏析一: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赤壁》绝句,应该说是流传久远,家喻户晓,妇孺皆之。 自唐起注家蜂起,赢得了众多的读者。 而众多的注家如《樊川诗集注》《唐诗三百首详析》《唐诗三百首新注》等等都对此作了详尽的解释。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早就灭亡,大小二乔自然也做了曹操的俘虏,成为铜雀台中人,也就是说周瑜是侥幸地成功。 其二、推崇诗人,“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善于用形象思维。这种就诗论诗,古今同一的解释,寒雨认为似乎肤浅了一点。 一首好诗不厌其烦地读上百回,越读就越觉得这首诗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需要发掘。 杜牧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有“小杜”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对外消弭边患,对内平定藩镇叛乱,中兴唐室,恢复统一安定的局面。 所以他注重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今之长得短失。”最喜欢论证谈兵,将生平论兵心得,为《孙子》十三篇所注。 而这部《孙子兵法》,三国时期的曹操是整理过的。杜牧称赞曹操整理的版本“削其繁剩,笔其精粹。” 在《自撰墓志铭》中还特意提到曹公(操)注十三篇。 由此可见,杜牧是非常推崇曹操的。 由于晚唐时期政治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诗人忧国忧民的热情和经邦济世的抱负都成虚空,所以诗人对一代英雄,壮志不酬的曹操,当然要深表同情了。悲君之时亦自悲,诗人就把这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赤壁》诗中了,有了上面这样一些背景材料,我们就可以就诗而论诗了。 杜牧任过黄州刺使,这首《赤壁》诗大致就是在黄州写就的,这也和以后的苏东坡一样,是假赤壁之名,写赤壁之战,籍以寄托感慨。“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是否实有其事,还是诗人的虚构,这到不必去做索引考证。 关键的是诗人只是借此发端,“因小见大”,从江边沙滩古战场遗物,想到当年战争的情景,“铁戟未销,人事已非”。 《赤壁》实际上就是一首咏史诗,一首凭吊古人的诗。 诗人咏赤壁之战,吊曹操之古。表面上是在写周瑜,而实际上是写曹操,着是众多的注家所忽略了的。 所谓“东风”。我们确实是不能拘泥与字面的。 寒雨愚见这“东风”就是条件、机遇的代名词,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只不过是诗人形象地说法罢了。 而这种说法又真的是符合史实。 那周瑜正是因为得了天时(东风)、地利(长江天险)、人和(孙刘联军),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才避免了二乔被掳、吴国灭亡的危险,这哪里是“侥幸的成功”呢?其实诗人是在说:一柿之雄的曹操呀,就是因为受了当时条件的限制,机遇的影响,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结合,结果最关键性的赤壁一战失败,终于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是在吊念呢!是在惋惜呢!是在7惜英雄、惺惺惜惺惺呢!这首诗如果从正面来写,应该为“时代若与曹公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但是恰恰诗人没有“论言直遂”,而是运用了一个假定的句式推出了一个肯定的句式。这种曲笔,到是糊涂了更多的后来人和注释者。 推进一层,诗人也形象地论证了一条哲理: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怎么能够不说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呢?一言以蔽之,诗人所要抒发的是:如果当时的时代、条件、机遇都给了曹操方便,那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就不会失败,吴与蜀的霸业就要客落,三国鼎立就不会出现。 无疑地、曹操统一中国的大业也就取得了成功。 这一段历史也许就要重写。对于“锁二乔”,也不可拘泥于字面,既然二乔都做了曹操的俘虏,何况其他?或许这样的解释有点荒唐,但是可以说这才是真正地符合诗人的用意和写此诗的初衷。 就是这样一首构思奇巧,短而又精的小诗,却在后世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宋人许酏在《彦周诗话》中说:“杜牧之作《赤壁》诗……,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然如《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 七、关于铜雀台的现代诗寂寞铜雀台烽火铜雀台,寂寞已成灾。 国色天香大小乔,远在江南外。沉鱼落雁大乔美,闭月羞花小乔乖。 孔明多诡计,草船借箭来。合力周郎烧赤壁,逐我遭惨败。 东风莫与周郎便,春深二乔锁雀台。兵回邺城中,南望赤壁在。 孙策不测周瑜亡,花谢对金钗。铜雀藏娇终成梦,说尽英雄叹无奈。 英雄爱美女,美女配郎才。一点相思两行泪,不觉又分开。 战场呼风我唤雨,情场寸步我难迈。陈留起兵后,中原逐鹿赛。 决战官渡败袁绍,乌桓得胜来。明月几时英雄路?二乔入梦心不改! 这是我从网上给你找到的,你参考一下吧。 八、诗歌:铜雀台铜雀台,分香履,一代雄风长已矣。台上月明,台下流水。 佛骨表 欲佞佛,及于骨。然顶焚指,意在获福。谓可不死邪,佛如不死那得骨? 杂兴 青青岭上柏,移植廊庙间。但能守清操,所至皆深山。疏水卿足乐,逢迎耻厚颜。闭门而却扫,坐卧有余闲。何为长戚戚,徒使鬓毛斑。 公卿税文藻,名士贡航梯。辽东夸白豕,楚人来山鸡。欲贵洛阳纸,先灾大谷梨。猎者道交错,謦唾比虹霓。谁作指南车,破此歧路迷。士人先德行,淘金黜沙泥。 夜宿刘将军园亭 建纛江东久,将军喜论文。门庭无棨戟,池榭有烟云。曲折堪修禊,风流已冠军。我来方夏日,凉月夜缤纷。 仗剑从戎去,堂留绿野虚。园丁晨扫径,奴子夜烹鱼。灞上谁开垒,西湖正跨驴。清时无战伐,卫霍有闲居。 黄金台 昭王拥篲已尘埃,碣石宫前尽草莱。伏枥有心防虎视,按图何地索龙媒。空闻易水千金价,早见咸阳万骑来。满目霜笳悲马角,黄云落日照荒台。 黄竹子歌 江边黄竹子,风雨夜悲鸣。不堪截作笛,亦有断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