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前人描写洞庭湖风格的诗句

1.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澄澈的湖水如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 无风的湖面一片平静,迷迷蒙蒙,如同一片未经打磨的铜镜。 遥遥望去,洞庭湖水倒映着君山, 就象是明亮的银盘里盛放着玲珑的青螺。

【赏析】 自古以来描写洞庭湖的诗文较多,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要再独树一帜是不容易的,然而,此诗却从“遥望”的角度,以谈雅的笔触,将月夜中的千里洞庭湖呈现于读者眼前。

前两句写湖光,用“镜末磨”的贴切比喻,写出了粼粼湖光与柔媚的月色“两相和”的迷蒙缥缈的韵味。水是澄澈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后两句写山色,诗人想象飞驰,作一更巧妙的比喻,先把浩渺的洞庭湖比作银盘,再把湖中苍翠的君山比作玲珑的青螺,喻出了洞庭君山少女般的柔美秀色,表现了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的空灵的气调和清奇的情趣。 在作者笔下,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品,水映山光,山增湖色,湖光山色又一同融入月夜,呈现出清旷而朦胧的美。

确为咏洞庭诗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

2.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唐代:刘禹锡《望洞庭》 白话文释义: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出自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白话文释义: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3,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出自唐代:雍陶《洞庭诗》白话文释义: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

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4,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出自唐代: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白话文释义: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5,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点凝烟。

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出自五代:牛希济《临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 白话文释义:洞庭碧波荡涤着万里晴空,君山一点仿佛凝在烟波中。

山中的美景真是神居仙境,楼阁如玉砌,殿堂连珠影,镶嵌在月轮边上,与明月相映。平湖万顷凝着秋色的清冷,天边闪烁着时隐时现的晨星。

经霜的橘林色更鲜浓。听人传说,罗浮山下,有暗道与仙境连通。

3.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4.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完整诗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译文: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扩展资料1、《岳阳楼记》作品概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2、《岳阳楼记》写景特点 第一是写景色能够利用典型的鲜明形象,以造成逼真的境界。

我们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这一节文字,就会有天昏地暗、阴风惨惨的感觉;念“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这一节文字,就会有春光明媚、万物欢欣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作者写出的一些事物,都是有代表性的,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

客观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复杂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写一种景象。

客观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复杂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写一种景象,不可能把一切组成部分都写下来。

所以要眼光敏锐,选择代表性的,点染一笔两笔,使景色活现在读者眼前。《岳阳楼记》描写景物,正是用的这种手法。

第二是能够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文章里描写景物,象画画一样,一草一木都要有作用。

作者在这里想说明的是触景生情的情况,自然更不能脱离人物的心情而刻板地描写。 这就是说,要选择适当的景物,使景里隐含着情,读者读的时候,看的是景物,心情却随着动荡,或者分不出什么是景什么是情。

在这方面,作者是费了相当的功夫的。 第三是用对比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文章里用对比来加强表达力量,这在我国是个常用的修辞方法。写天气,一方面是晴,一方面是阴,写湖面,一方面是“浊浪排空”,一方面是“波澜不惊”;写人物活动,一方面是“商旅不行”,一方面是“渔歌互答”。

这样互相对照,悲的就更显得可悲,喜的就更显得可喜了。

5.描述洞庭湖的诗句

在我国所有的著名湖泊中,有关洞庭湖的名人名句最多,现摘录一些: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短信搜索 本类。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白居易《题岳阳楼》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陶《题君山》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唯余水共天.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湖连.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孟浩然《洞庭湖寄阎九》

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张说《和尹从事懋泛洞庭》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元稹《洞庭湖》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 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