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鱼》

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
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鱼儿生活习性的诗,借助鱼儿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与生活的深刻洞察。 首句“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描绘了鱼儿初生的状态,它们在水中游荡,不畏惧人类。这里的“初生不畏人”可以理解为鱼儿的天真无邪,对世界的认知尚浅,所以对人没有防备之心。 然而,随着鱼儿的成长,它们开始“识钩饵”,也就是学会了识别危险。这时,鱼儿对人类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它们开始躲避人类,不再轻易地让人看见。这里的“识钩饵”可以理解为鱼儿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对人性险恶的认识。 诗的最后一句“欲见更无因”表达了人与鱼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们再难见到鱼儿的身影。这也隐喻着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初心,对世界产生了防备之心,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整首诗以鱼儿的成长过程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与生活的深刻洞察。通过对鱼儿的描绘,作者揭示了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往往会失去初心,对世界产生防备之心的现实。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关键字: 无因 鱼子 上移
相关诗词
  • 1
    [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
  • 2
    [宋]
    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3
    [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