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武昌西山(并叙)》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
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従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与友人邓公圣求同游寒溪西山的经历,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人生感慨和友情之深。 首句“春江渌涨蒲萄醅”,以春天的江水和葡萄酒醅为比喻,形容江水碧绿涨满,如葡萄酒般醇厚,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春意。接下来“武昌官柳知谁栽”,提到武昌的官道旁的柳树,不知是谁栽种的,给人一种历史悠远的感觉。 “忆従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诗人回忆起曾从樊口带着春酒,步行上西山寻找野梅的经历,这里的野梅象征着诗人的高雅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形容西山高耸,风驰电掣,仿佛能驾风飞行,表现出诗人的豪放情怀。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虽然困倦卧在九曲岭,但仍然提起衣裳独自走到吴王台,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毅力。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诗人北望中原,只见落日低沉,黄埃满天,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归来后,诗人在亭前解下佩剑,面对的是苍翠的山崖和半入云涛的景象,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心境。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怀。
诗词关键字: 黄埃 山洼 话旧
相关诗词
  • 1
    [现代]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 2
    [唐]
    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
    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
    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
    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 3
    [宋]
    三过武昌台下,却逢三度重阳。
    菊花祗作旧时黄。
    白雪堆人头上。
    昨日将军亭馆,今朝陶令壶觞。
    醉来东望海茫茫。
    家近蓬莱方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