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李氏娱书斋》

李侯平生无他好,眼中黄卷常自娱。
明窗危坐对贤圣,鼓吹不可一日无。
欣然会意便忘食,心醉何止勤三余。
几年携家避盗寇,尚得戏彩乘潘舆。
摄官江外有何好,阔步日边真良图。
试求假直亦不恶,他年不减行秘书。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热情赞美读书人精神生活的诗。读书人是诗人推崇的“黄卷”读者,尽管他们远离政治权力中心,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这种精神充实的生活,对于饱受战乱之苦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慰藉。 诗的前四句写读书人“明窗”苦读,“鼓吹”日新,“忘食”不辍,可见读书人的投入。后四句写读书人尽管“携家避盗寇”,但仍然能够“戏彩乘潘舆”,在“阔步日边”的理想中,能够有“试求假直亦不恶”的愿望,这是何等令人羡慕的精神世界! 诗人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了书卷是心灵寄托之物的思想感情。他赞美读书人所具有的精神世界,也赞美了读书人对自己精神生活的追求。这种赞美,实际上也是对苦难中的人民大众的赞美。 全诗感情真挚,语言平易近人,流露出诗人对读书人的同情和慰藉,也体现了诗人关注现实、关心人民疾苦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不求曲折变化,而是以质朴平达的语言直接表达内心的感受,娓娓道来,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同时,在诗中诗人又将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追求的精神生活融为一体,使诗显得充实饱满,有内在的张力。 此外,诗人对于读书人的赞美,并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立足于社会现实,联系到作者自身的感受和经历,因此显得具体实在、深刻真挚。 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巧妙恰当,使得这首诗成为杜甫表达对读书人和精神生活追求的赞美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创作背景
**《李氏娱书斋》的创作背景与北宋的书法发展、诗人与李氏的交往,以及诗人对于书法的热爱密切相关**。 1. 北宋书法发展:北宋时期,书法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许多文人雅士都热衷于此。 2. 诗人与李氏的交往:诗人吴可与李氏为友,常常交流书法心得。李氏的书斋成为了他们探讨书法艺术的场所。 3. 诗人对书法的热爱:吴可自己对书法也颇有研究,对李氏的书斋和其书法造诣赞赏有加,因此作了这首诗来赞美李氏的书斋和其书法技艺。 综上所述,《李氏娱书斋》是吴可在与李氏交往过程中,受李氏书斋及其书法技艺的启发和影响而创作的。
上一首
《春晚》
诗词关键字: 盗寇 危坐 会意
相关诗词
  • 1
    [宋]
    雨足稻畦春水满,插秧未半青短短。
    马尘追逐下关头,北望东屯转山坂。
    一川洗尽峡中想,远浦疏林分气象。
    沟塍漫漫堰源低,滩濑泠泠石矶响。
    中田筑场亦有庐,翚飞夏屋何渠渠。
    李氏之子今地主,少陵祠堂疑故居。
  • 2
    [明]
    唐有谪仙人,风骨特高妙。
    晚爱栖碧山,闲心付登眺。
    桃花与流水,目击领其要。
    遐观穷有象,幽讨入无徼。
    不知谁相问,但觉遗一笑。
    声落天地间,松风紫鸾叫。
    诸孙企高躅,异世颇同调。
    琼楼梯空青,银榜生光耀。
    予亦爱其人,临风划长啸。
  • 3
    [明]
    沙径萦村入,柴门面水开。
    园林君自得,鞍马我能来。
    白鹭窥鱼立,黄莺触燕回。
    日斜犹不去,相与坐莓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