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湘西清绝图》
与山分浅正伤神,蜡屐明朝陌上尘。 谁写湘西清绝景,巧移林壑慰行人。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不舍之情。首句“与山分浅正伤神”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但是面对山水的美丽,他却又感到有些伤感。第二句“蜡屐明朝陌上尘”则暗示了诗人对离开山水的不舍,他想要留下来,但是又不得不面对明天的离别。
“谁写湘西清绝景,巧移林壑慰行人。”这句诗中的“清绝景”形象地描绘了山水之美,而“巧移林壑慰行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离开山水的伤感之情。诗人希望有人能够将林壑之美移到湘西,以此来安慰将要离开的行人。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喜爱和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离开山水的不舍和伤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
创作背景
《跋湘西清绝图》是宋代文人折彦质创作的一篇题跋。文章针对一幅描绘湘西风景的画作进行赞美与评论。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画作欣赏:折彦质在观看《湘西清绝图》后,被画作的艺术魅力和描绘的湘西美景所吸引,因此产生了创作题跋的冲动。
2. 地域情感:湘西地区自然风景优美,人文特色鲜明。折彦质可能对湘西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通过题跋来表达对这片土地的赞美。
3. 画作作者:折彦质可能对《湘西清绝图》的作者非常敬重,通过题跋来表达对画家艺术才华的肯定和赞赏。
综上所述,《跋湘西清绝图》的创作背景主要是折彦质在观看画作后,被其艺术魅力所吸引,同时结合自己对湘西地区的情感和对画家的敬重,写下了这篇题跋。
相关诗词
-
相逢仍朔漠,相问即波涛。
江思苇花折,笛声关月高。
簿书君阅倦,章句我吟劳。
竟夕空凭阁,长河漴石壕。
-
今朝不易得天晴,閒过江西取意行。
忽然林外见山色,又向桥边闻水声。
绿竹长松间桃李,天然翠幕围罗绮。
日暮归舟醉不知,晚风吹过湘江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