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
重重翠幛耸云端,玉殿金楼缥缈间。 圣境不容凡俗到,故将飞瀑隔尘寰。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通过描绘重重翠幛、玉殿金楼、飞瀑等意象,展现了仙境般的神秘和美丽。
首句“重重翠幛耸云端”,通过“翠幛”和“云端”这两个意象,描绘出了山峦重叠、高耸入云的景象。这不仅表现了山峰的高大和雄伟,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敬畏。
“玉殿金楼缥缈间”一句,通过“玉殿金楼”这个意象,描绘出了宫殿的华丽和辉煌。这里的“缥缈间”则表现了宫殿在云雾缭绕中的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
“圣境不容凡俗到”一句,通过“圣境”和“凡俗”这两个对比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敬畏之情。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最后,“故将飞瀑隔尘寰”一句,通过“飞瀑”这个意象,描绘出了瀑布的壮丽和威严。这里的“隔尘寰”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隔绝尘世纷扰、追求超脱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之境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和神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
创作背景
宋陶谷的《石桥》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时代背景:陶谷所处的宋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士人阶层受到较好的教育,善于诗词歌赋,对自然风景也常常有着敏锐的感触和表达。
2. 地理背景:诗中的“石桥”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石桥,诗人通过观察和描绘石桥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表达出对自然美的赞美。
3. 人文背景:陶谷本人可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他通过《石桥》一诗,可能寓言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体悟。
总的来说,陶谷的《石桥》是在特定的时代、地理和人文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对石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赞美。
相关诗词
-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
从来多是游山水,省泊禅舟月下涛。
初过石桥年尚少,久辞天柱腊应高。
青松带雪悬铜锡,白发如霜落铁刀。
常恐画工援笔写,身长七尺有眉毫。
-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