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满江红·如此风涛》

如此风涛,又断送、一番蒲节。
何处寄、黍筒彩线,龙馋蛟啮。
已矣骚魂招不返,兰枯蕙老余香歇。
俯仰间、万事总成陈,新愁结。


梅子雨,荷花月。
消几度,头如雪。
叹英雄虚老,凄其一吷。
回首百年歌舞地,胥涛点点孤臣血。
问长江、此恨几时平,茫无说。
作品赏析
这首词题为“风涛”,实则借风涛抒发对国土的悼亡之情。词以“如此风涛,又断送、一番蒲节”起句,就点明了这层意思。词人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却被金兵践踏,发出强烈的控诉和感叹。在“断送”二字前一“又”字,表现了频繁的灾情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也表现了词人多次目睹风涛的惨景。接着“何处寄、黍筒彩线,龙馋蛟啮”四句,是说人民在这种灾难中连寄托哀思都办不到,龙和蛟这些恶物都来毁坏祭品,糟踏祭品。这是比喻在金兵践踏下,人民无法安宁的生活,连哀悼死者的感情也受到摧残。“已矣骚魂”以下,词人将感情转向了自己的妻子——那位已经故去的爱人。词人认为自己已经丧失了作《离骚》的资格了,因为《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而自己却连一畹兰蕙都照料不上,致使“兰枯蕙老余香歇”,其妻早逝就是自己最大的失职。过片处“梅子雨”三句说时令:现在是梅雨季节,在藕花成、在月圆的时候她都已经不在了。“消几度”一句,是说自己的头发白了许多,像雪一样了。“叹英雄”以下四句,是说即使自己不能作《离骚》,也不必如此悲伤,而现在却是凄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最后“回首百年”四句,词情达到高潮。词人回顾着故都汴京和家乡苏州,那里有他热爱的人民和自己的家园,而现在却成了敌占区。他想到在日寇面前不能保卫祖国,感到非常惭愧和痛心。这层笔力苍凉悲壮,读来使人如临深渊,深切地感受到词人的悲愤心情。最后“问长江”两句是说恨何能平?只有化作长江水上的浪花才能洗去这无边的罪恶。 这首词感情深挚,动人以骨。词人将怀古之情与个人身世之悲熔铸成浑厚苍凉的意境。语言古朴有致,不尚雕琢而自有风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然而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读后令人兴起祖国统一河山何时才能收复的深重之感。可谓“低回要眇,语多感人”(《词评》)。这种感人的艺术力量,是以感情的深度和容量的大小来决定的。词人挚烈而深沉的感情使他们久陷于巨大的悲愤之中,使词中抒情言志的句子语气显得低回要眇,并富有强烈的感人力量。由于词人深刻地体会着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灾难和不幸;而又怀着无限的深情去描写这灾难和不幸;这样便使这首词具有相当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满江红·如此风涛》是宋朝赵必象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风雨飘摇中的航海经历,展现出一种坚毅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自然环境:词中描绘的风涛汹涌,是对航海过程中遭遇恶劣天气的生动写照。这种自然环境的挑战,成为了词作的触发点和创作灵感。 2. 人生境遇:赵必象在创作这首词时,可能正面临着人生的困境或挑战。词中的航海经历,也可以看作是他对人生道路坎坷、困难重重的隐喻。 3. 精神寄托:这首词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通过航海经历的描绘,赵必象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豪情壮志。 综上所述,这首《满江红·如此风涛》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航海经历、人生境遇以及作者的精神寄托。
诗词关键字: 俯仰 余香 断送
相关诗词
  • 1
    [宋]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 2
    [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3
    [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