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古柏》

不训威音劫外春,错将西祖意瞒人。
纷纷多是寻枝叶,谁向枯椿透法身。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不训威音劫外春,错将西祖意瞒人。
纷纷多是寻枝叶,谁向枯椿透法身。》,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首句“不训威音劫外春”,描绘了一个超越了常规的、超凡脱俗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常规的训导和威严的音律,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般的温暖和美好。这里的“不训”二字,暗示了一种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错将西祖意瞒人”,这里的“西祖”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某个典故或教义,暗示了一种错误的理解和解读方式,即把西祖的教义误解为只关注枝叶而忽略了本质。这表达了一种对教义的深入理解和反思。 “纷纷多是寻枝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普遍的错误理解,即人们过于关注表面的细节和枝节,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不仅是对一般人的批评,也是对诗人自身反思的体现。 “谁向枯椿透法身”,最后一句以一种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深入理解事物的渴望。这里的“枯椿”和“法身”分别代表了表面和本质,暗示只有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强调了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的重要性,批评了过于关注表面细节和误解教义的现象。它鼓励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追求真理,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诗词关键字: 法身 枝叶
相关诗词
  • 1
    [清]
    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纵横挥洒饶奇趣,晚年手法弥警遒。
    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落墨伊始鸦雀避,着色欲罢豺狼愁。
    怒似苍鹰厉拳爪,炯然霹雳凝双眸,万里平川望无极,三株古柏拏龙虬。
    老人阅世如云浮,独于画法未肯休,此图赠我实手迹,笔绘还输第二筹。
    高堂昼静风生壁,却忆行围塞北秋。
  • 2
    [唐]
    天作冯叟居,山僧尚嫌僻。
    开门因两树,结宇倚翠壁。
    溪南有微径,时遇采芝客。
    往往白云生,对面千里隔。
    机忘若僮仆,常与猿鸟剧。
    晒药上小峰,庭深无日色。
    自忘归乡里,不见新旧戚。
    累累子孙墓,秋风吹古柏。
  • 3
    [现代]
    远望郁苍连,抱岭环川。
    成林古柏势参天。
    百里荒原青一点,愈见森然,碑石付落烟。
    唐宋无传。
    茫茫几千年。
    汉武驱胡勋尚在,安用求仙?
    庙貌仰崔巍,子孙宜其。
    四万五千万有其。
    扫墓何为?
    玄黄涿鹿尚余威,不是为穷才念祖,祖武依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