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七首》
尽却耳根并眼底,不知何处见如来。 数声幽鸟啼寒木,一片闲云铺断崖。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空灵的景色,仿佛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感受到大自然的慈悲和宁静。
首句“尽却耳根并眼底,不知何处见如来”表达了诗人从这首诗中得到了深深的启示和领悟,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慈悲和智慧,感受到了佛法的存在。这种感受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诗人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沉浸在这种境界中,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数声幽鸟啼寒木,一片闲云铺断崖”这两句则描绘了更为具体的景色。幽鸟在寒木上啼叫,一片闲云在断崖上铺展,这些细节都给人一种宁静、空灵的感觉。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的意境非常深远,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慈悲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这种态度和思考也启示了读者,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停下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慈悲,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
创作背景
《颂古七首》是宋代诗僧释祖璇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佛教教义、僧侣生活以及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有关。释祖璇作为一位佛教僧侣,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佛法教义的理解,以及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这些诗歌可能是在修行过程中,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和体会,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
《颂古七首》的具体内容可能涉及到佛教教义、修行体验、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通过诗歌的形式,释祖璇传达了自己对佛法、生活、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体悟。这些诗歌既具有佛教文化的特色,也体现了作者个人的修行体验和感悟。
相关诗词
-
道泰时清才子贵,家肥国富小儿娇。
不因紫陌花开早,争见黄莺下柳条。
-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曾杀生,了无忌讳。
传言送语当风流,拈得口兮失却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