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论俗十二首》

村南井欲乾,晓汲盈瓢浊。
饮浊不足言,奈此田亩涸。
咿哑龙骨响,焕烂阳乌虐。
良农无他营,辛苦事东作。
春苗何葱芊,秋刈何稀薄。
我虽食不余,念彼心不乐。
乞灵走群祀,晚电明霍霍。
屯膏竟未施,天意自难度。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通过描绘农民耕作的艰辛和对丰收的无望,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村南井欲乾,晓汲盈瓢浊。”这两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艰辛,早晨汲水时井水已经快要干涸,只能取那略微清一些的水,用瓢舀起来。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 接下来,“饮浊不足言,奈此田亩涸”一句,表达了农民对水源短缺的无奈和无助。他们无法忍受这种生活,但又无可奈何。这种情感通过诗句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春苗何葱芊,秋刈何稀薄”一句,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秋天的萧瑟,进一步表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春天的田野葱葱芊芊,生机勃勃;而秋天的收成却稀薄,让人感到生活的艰难。 “我虽食不余,念彼心不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虽然自己生活困苦,但诗人仍然关心农民的生活,看到他们的艰辛,心中感到不快乐。 “乞灵走群祀,晚电明霍霍。”这句描绘了农民们求神拜佛的场景,晚上的闪电照亮了他们的祈祷。这一场景表现了农民们的无助和绝望,他们只能通过祈祷来寻求一丝安慰。 最后,“屯膏竟未施,天意自难度。”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命运的无奈和感慨。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无法改变农民的现状,这似乎是天意如此,无法度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助,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诗人的同情和对天意的无奈,使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性,值得我们深思。
创作背景
《论俗十二首》是宋代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以当时的社会风俗为创作背景,通过描绘各种民俗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伦理道德、人情世故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刘子翚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社会变革、文化繁荣的时代,各种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论俗十二首》可以看作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记录和反映。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需了解更多,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
诗词关键字: 春苗 田亩 龙骨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