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夜登阊门城楼》

月白三吴晚,风清八月秋。
芙蓉照江国,蟋蟀上城楼。
海思飞云乱,乡心落叶愁。
忽闻黄鹤笛,清夜重淹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 首联“月白三吴晚,风清八月秋”,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三吴(今江苏南部)晚间的景色,月亮在西方落下,夜色如水,天地间弥漫着朦胧的月色。这一联展现了一幅静谧而悠远的秋夜画面。接下来“风清八月秋”更显得诗人情绪的高昂和向往。同时,“风”字的出现也使得原本静止的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感,使人感觉到晚风轻轻吹过,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颔联“芙蓉照江国,蟋蟀上城楼”,诗人把视线转向了满江芙蓉,明亮的芙蓉似乎照亮了整个江南的秋天,生机勃勃。接着,蟋蟀声响起,回荡在古老的城楼上,这种描绘将静与动结合得恰到好处。这一联充满了浓郁的江南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秋天的场景中。 颈联“海思飞云乱,乡心落叶愁”,诗人表达了远在海边的思绪纷乱,白云飘荡在海天之间,似乎也带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这一联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忧愁。 尾联“忽闻黄鹤笛,清夜重淹留”,诗人听到黄鹤笛的声音,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影子,于是决定在深夜中停留下来,继续回味思乡之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三吴晚景、江上芙蓉、蟋蟀声、海云乱飞、落叶愁思等景物的描绘,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通过对黄鹤笛声的描绘,表现了对家乡的渴望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深远,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
创作背景
《秋夜登阊门城楼》是明代文学家张本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苏州的阊门城楼有关,阊门是苏州古城西北的一座城门,因其通向太湖,故称阊门,是苏州的重要交通枢纽。诗人张本在秋夜登上阊门城楼,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寥,以及城市的繁华与落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以上仅是简要背景,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古诗文网站查询。
诗词关键字: 清夜 月白 蟋蟀
相关诗词
  • 1
    [唐]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2
    [唐]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 3
    [唐]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
    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
    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
    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
    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
    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
    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
    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
    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憨,非如宁武愚。
    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