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华岳过鄱阳湖》

蓦地波涛怒震霆,整冠危坐肯消魂。
乘风更驾飞帆去,要看夜潮生海门。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雄健的笔触,刻画了夜潮的壮美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海潮的热爱和赞美。 首句“蓦地波涛怒震霆”,开篇即描绘了惊涛裂岸、骇浪震天的壮阔海潮景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其中,“蓦地”表示突然,与后文的“夜潮”形成呼应,暗示了潮水的汹涌澎湃;“波涛怒震霆”则直接描绘了海潮的威势,如同波涛在怒吼,震动了天空中的雷霆。 次句“整冠危坐肯消魂”,笔锋一转,由写海潮转向写人的情态。诗人端庄稳重地正坐,神情专注,并没有因为海潮的壮美景象而动摇情感。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的定力,也烘托出海潮的声势之壮。 第三句“乘风更驾飞帆去”,写诗人扬帆追赶海潮的情景。诗人乘风破浪,驾着船儿追赶着夜潮,表现出他对海潮的执着和热爱。夜潮在月光和星光的映衬下,更显得气势磅礴,令人心驰神往。 末句“要看夜潮生海门”,是诗人的想象之景,也是对海潮的赞美之语。诗人想象着夜潮在海门涌起,如巨龙出海,气势磅礴,景象壮观。这既是对海潮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身追求的赞美。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雄浑,通过对海潮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乘风破浪的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和华岳过鄱阳湖》是宋朝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和宋代的历史环境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在宋代,由于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诗人赵蕃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动荡,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时代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赵蕃性格刚毅,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这也反映在他的诗中。 此外,鄱阳湖作为江南最大的湖泊,风景秀丽,但也充满了艰险。赵蕃在游历鄱阳湖时,被其壮丽的自然景色所震撼,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这些情感都融入了他的诗中。 综上所述,《和华岳过鄱阳湖》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宋代的历史环境、诗人的个人经历以及鄱阳湖的自然景色等因素。
诗词关键字: 危坐 消魂 波涛
相关诗词
  • 1
    [元]
    曲,高洁雄畅,最传者苏武慢二十篇。
    前十篇道遗世之乐,后十篇论修仙之事。
    曾稽费无隐独善歌之,闻者有凌云之思,无复流连光景者矣。
    予山居每登高望远,则与无隐歌而和之。
    无隐曰,公当为我更作十篇。
    居两年,得两篇半,殊未快意也。
    昭阳协洽之年,当嘉平之月,长儿之官罗浮。
    予与客清江赵伯友,临川黄观我、陈可立游。
    乐叔吴文明,平阳李平幼子翁归,泛舟送之。
    水涸,转鄱阳湖,上豫章,遇风雪,十五六日不能达三百里。
    清夜秉烛,危坐高唱,二三夕间,得七篇半。
    每一篇成,无隐即歌之。
    冯尊师天外有闻,得七篇半。
    每一篇成,无隐即歌之。
    冯尊师天外
  • 2
    [宋]
    春工酿雪无端密,大块囊风不肯收。
    休问巉岩与欹侧,我今弟靡共波流。
    野鹰兀兀平沙上,折苇萧萧古渡头。
    满眼荒寒底处所,令人肠断五湖舟。
  • 3
    [宋]
    夜来徐汊伴鸥眠,西径晨炊小泊船。
    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
赵及甫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