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首》
蹉过跨门一机,昧却见成公案。 子湖指处太亲,直须急著眼看。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艺术创作中的顿悟和灵感。
首句“蹉过跨门一机”,诗人以一种略带诙谐的口吻,描绘了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瞬间,仿佛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这里的“机”可以理解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或顿悟,也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某种启示或领悟。
“昧却见成公案”一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灵感的珍贵性,它如同一个未解的公案,需要人们去发现、去探索。这里的“昧却”表达了对于这种灵感的忽视或遗忘,但正是这种忽视或遗忘,反而促使人们去重新审视生活,寻找答案。
“子湖指处太亲”一句,诗人对灵感的来源进行了描绘。这里的“子湖”可以理解为诗人所尊敬或崇拜的人,他们指出的方向或方法可能帮助诗人找到了灵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人的亲近和感激之情。
“直须急著眼看”则是诗人对这种灵感的呼唤和期待。诗人鼓励自己和读者要立刻去看、去感受、去行动,因为这种灵感是珍贵的,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把握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艺术创作中的顿悟和灵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艺术和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它鼓励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启示,去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去追求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
创作背景
《颂古五首》是宋代诗僧释如琰创作的一组古诗。五首古诗内容多与佛教教义相关,旨在传达佛教的思想和精神。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佛教文化繁荣和社会背景有关。在宋代,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僧侣通过诗歌来表达佛教教义和修行的感悟。因此,释如琰创作了《颂古五首》,以诗歌的形式来传达佛教的思想和教义。这些诗歌既具有文学价值,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关诗词
-
道泰时清才子贵,家肥国富小儿娇。
不因紫陌花开早,争见黄莺下柳条。
-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不曾杀生,了无忌讳。
传言送语当风流,拈得口兮失却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