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避地白岩山中书怀》

胡虏凭陵甚,长驱青海边。
携家遭困顿,忧国愤迍邅。
不省岁月换,徒惊花草鲜。
到头苏息否,洒泪问苍天。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无奈。 首联“胡虏凭陵甚,长驱青海边”,直接点明当时国家的危急形势,胡人的侵略非常猖獗,甚至一直延伸到了青海边境。这里用“凭陵”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胡人嚣张的气焰。作者通过描绘青海边的情况,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胡人的仇恨。 颔联“携家遭困顿,忧国愤迍邅”,作者描述了自己因为国家危急而遭遇的困顿和忧虑,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家人的牵挂。这里用“迍邅”形容自己和家人所遭遇的困境,同时用“忧国”表达对国家的关注和对国家的深深热爱。 颈联“不省岁月换,徒惊花草鲜”,作者感叹时间过得飞快,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安宁,只是让花草重新焕发生机。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己力量有限的自嘲。同时,“徒惊花草鲜”表达了看到国家在危机中挣扎而感到无能为力的心情。 尾联“到头苏息否,洒泪问苍天”,作者最后问到,国家是否能够最终得到安宁?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希望。这里用“苏息”一词,表达了对国家重新恢复安宁的期待。同时,“洒泪问苍天”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希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和关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念。
创作背景
《避地白岩山中书怀》是宋代的吴说在避难白岩山时所写的一首诗,描述了他在战乱中的生活和对时局的感慨。具体的创作背景如下: 宋代时期,国家经常遭受外族的侵略和内部的动乱,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吴说为了逃避战乱,躲避到白岩山中。在那里,他生活困苦,但也在大自然中寻求到了精神寄托,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避乱白岩山的生活和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关键字: 长驱 洒泪 到头
相关诗词
  • 1
    [明]
    帝室何多故,亲藩自取亡。
    从教赐几杖,讵意缺锜斨。
    氛祲霾彭蠡,妖星孛豫章。
    官寮甘就戮,郡县泣罹殃。
    百姓为鱼肉,宗人化犬羊。
    漫看传羽檄,妄欲改冠裳。
    司马当分阃,留都况接疆。
    算筹期克胜,师旅素张皇。
    掎角遥成势,风声孰敢当。
    焚舟才走敌,扫穴已擒王。
    北阙纡忧切,南征独断刚。
    六军行自将,千乘拥前行。
    事异荧离斗,时维律应商。
    投戈回落日,出号肃秋霜。
    露布收江右,行宫入建康。
    威仪喜重见,礼数觉周防。

  • 2
    [明]
    黄尘走名都,白日触隆景。
    云山忽当眼,便自出人境。
    翛然蹇驴翁,细路转岩岭。
    疏林划空明,一笑得人影。
    我家柴墟旁,南望长引领。
    烟萝绕茅屋,江月闲渔艇。
    栖栖恐无成,题诗聊自省。
  • 3
    [宋]
    避地南来极,吾乡北斗边。
    风尘今阻隔,途路旧迍邅。
    闾里千门盛,湖山百卉鲜。
    故乡归未得,飞梦入青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