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欲寻天目山,问元、骆二公溪路》
昨夜云生天井东,春山一雨一回风。 林花并逐溪流下,欲上龙池通不通。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标题是《题龙池寺》,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龙池寺春色的喜爱之情。诗中通过对龙池寺美景的生动描绘,把一个幽美静穆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力量。
首句“昨夜云生天井东”,诗人以夜晚云彩的出现为开端,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朦胧而神秘的景象,引人入胜。第二句“春山一雨一回风”,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山雨、微风,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湿润的空气和微风的拂面。
第三句“林花并逐溪流下”,诗人用“林花并逐”来形容溪流两岸的花朵和溪流的关系,形象地描绘出林花随着溪流一路向下的景象。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林花的美,也暗示了溪流的清澈和流畅。
最后一句“欲上龙池通不通”,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龙池池水的向往和期待。这里的“通不通”并非真的询问是否能够进入龙池,而是表达了诗人对龙池的神秘和美丽的向往之情。同时,这也为诗歌增添了一份悬念和期待,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春天的山雨微风、林花溪流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龙池寺美景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生动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力量,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创作背景
《雨后欲寻天目山,问元、骆二公溪路》是唐朝诗人灵一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雨后想去寻找天目山,向元、骆二公询问溪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寻觅之情。具体的创作背景不详,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对自然的感悟有关。灵一是一位佛教僧侣,这首诗也可能与他的修行体悟有关。总之,这首诗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个人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受。
相关诗词
-
自古名高累不轻,饮牛终是上流清。
吾师未死先埋却,又向巢由顶上行。
-
天目山前水齧,天心地脉露危机。
西周浸冷觚稜月,未必迁岐说果非。
-
荷花桂子不胜悲,江介繁华异昔时。
天目山来孤凤歇,海门潮去六龙移。
贾充误国终无策,庾信哀时尚有词。
莫向中源夸绝景,西湖恨是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