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陕州参军李通微首夏书怀,呈同寮张裳段群》

公门何事更相牵,邵伯优贤任养闲。
满院落花从覆地,半檐初日未开关。
寻仙郑谷烟霞里,避暑柯亭树石间。
独为高怀谁和继,掾曹同处桂同攀。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公门为官时所作,通过对邵伯优贤任养闲、公门相牵等事的表现,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公门何事更相牵,邵伯优贤任养闲”,作者对公门相牵的现象表示了不满,并表达了对邵伯优贤任养闲的赞赏。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官场中不良现象的不满和对真正贤者的赞赏,表现出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怀。 颔联“满院落花从覆地,半檐初日未开关”,描写了公门的荒废和生活的枯燥。作者通过对满院落花和半檐初日等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官场的冷漠和无情,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颈联“寻仙郑谷烟霞里,避暑柯亭树石间”,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曾经在郑谷烟霞里寻仙、在柯亭树石间避暑等经历,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也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尾联“独为高怀谁和继,掾曹同处桂同攀”,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希望掾曹能够和自己一起追求高尚的情操和品格。这两句诗不仅表现出作者的自我期许和自我激励,也表现出一种对同道者的渴望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邵伯优贤任养闲、公门相牵等事的表现,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景象的描写和对经历的叙述,表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品格,也表现出一种对同道者的渴望和期待。
创作背景
《和陕州参军李通微首夏书怀,呈同寮张裳段群》是唐朝诗人姚鹄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时代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文化艺术发展达到了巅峰。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 地理环境:陕州(今河南陕县)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气候宜人,景物秀丽。这样的地理环境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人际交往:诗中的“呈同寮张裳段群”表明这首诗是诗人与李通微、张裳、段群等同事交流创作的作品。他们可能在一起工作、生活,互相交流心得,激发了彼此的创作灵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姚鹄在陕州这个优美的地理环境中,与同事们一起生活工作,感受到初夏的气息,产生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诗。
诗词关键字: 烟霞 避暑 落花
相关诗词
  • 1
    [唐]
    四十九变化。
    一十三死生。
    翕忽玄黄里。
    驱驰风雨情。
    是非纷妄作。
    宠辱坐相惊。
    至人独幽鉴。
    窈窕随昏明。
    咫尺山河道。
    轩窗日月庭。
    别离焉足问。
    悲乐固能并。
    我辈何为尔。
    栖皇犹未平。
    金台可攀陟。
    宝界绝将迎。
    户牖观天地。
    阶基上杳冥。
    自超三界乐。
    安知万里征。
    中国要荒内。
    人寰宇宙荣。
    弦望如朝夕。
    宁嗟蜀道行。
  • 2
    [唐]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 3
    [唐]
    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
    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草碍人行缓,花繁鸟度迟。
    彼美参卿事,留连求友诗。
    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