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季夏入北山》

整驾俟明发,逶迤历险途。
天形逼峰尽,地势入溪无。
树绕圆潭密,云横叠障孤。
谁怜后时者,六月未南图。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行程艰辛的诗,通过对天形、地势、树绕圆潭和云横叠障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首句“整驾俟明发,逶迤历险途”中,“整驾”暗示了行程的紧张和任务的紧急,“俟明发”则表现出了旅途的漫长和艰难。而“逶迤历险途”则直接描绘了旅途的曲折和艰辛,暗示了诗人对未知的挑战和困难有着充分的准备。 第二句“天形逼峰尽,地势入溪无”中,“天形逼峰尽”描绘了天空与山峰之间的紧密关系,显示出旅途的艰险和漫长。而“地势入溪无”则描绘了地势的陡峭和深入溪谷,表现出自然的壮美和险峻。 第三句“树绕圆潭密,云横叠障孤”是对自然风景的进一步描绘。“树绕圆潭密”描绘了环绕着圆潭的密集树木,表现出自然环境的丰富和美丽。“云横叠障孤”则描绘了重重叠叠的山峰之间,云层横亘,表现出自然的神秘和壮美。 最后一句“谁怜后时者,六月未南图”,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忧虑。“谁怜后时者”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危险和困难的无助感,“六月未南图”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和行程艰辛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挑战和困难的无助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创作背景
《季夏入北山》是唐朝诗人林璠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夏季进入北山所看到的自然景色和感受到的心情。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自然环境:诗人进入北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因此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人文环境:北山地区可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将这些元素融入了诗歌创作中。 3. 个人情感:诗人可能当时正处于某种情感状态,比如愉悦、沉思、孤独等,这些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诗歌的内容来进行分析。由于目前没有更多的相关资料,因此无法确定《季夏入北山》的具体创作背景。
诗词关键字: 地势 历险
相关诗词
  • 1
    [清]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 2
    [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3
    [唐]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 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林璠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