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

书院新鳌峰,五观祠学宫,马邵独避席,将无道不同。
专专论的派,此理谁当穷。
独学无师友,前儒议温公。
准绳规矩内,安得鞭霆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在描述书院的场景以及书院的学者们的行为和思想。下面我将从不同的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的开头“书院新鳌峰”,描述了书院的地点和环境。在这里,学者们在一个被称为“鳌峰”的书院中学习,这表明了书院的环境是宁静而学术氛围浓厚的。 “五观祠学宫”,描述了书院的建筑风格和结构,体现了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五观祠是学宫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尊重。 “马邵独避席”,这一句描绘了一个特别的场景,马邵独自避席,表示他对学者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望。避席这一行为,在古代常常被用来表示对某人的尊重和敬意。 “将无道不同”,这里的“道不同”指的是不同的学术观点或思想体系。这句话表达了学者们对于不同观点的尊重和理解,体现了学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专专论的派,此理谁当穷”,这句话表达了学者们对于学术研究的专注和追求,他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各种学术流派,寻求真理。 “独学无师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独自学习的看法。作者认为,独自学习虽然重要,但与师友共同学习更能促进个人成长和学术进步。 “前儒议温公”,这句话引用了前人的观点和评论,表明作者对于前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的尊重。 最后,“准绳规矩内,安得鞭霆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学术研究的追求和期望。他希望学者们能够在学术研究中找到准绳和规矩,从而更好地推动学术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学术氛围浓厚的书院,以及学者们对于学术研究的专注和追求。它体现了古代中国学者的学术精神和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敬畏和尊重。
创作背景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是宋朝诗人林逋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林逋与退斋先生的交情:林逋和退斋先生可能是好友或者同僚,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交情。因此,当退斋先生要离开武夷山时,林逋写下这首诗来送别,表达了对好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2. 退斋先生的归隐之志:诗题中提到了“归武夷”,说明退斋先生要离开俗世,回到武夷山归隐。这可能让林逋产生了一些关于人生选择、仕途与归隐的思考,从而在诗中表达了出来。 综上所述,《送退斋先生归武夷》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林逋与退斋先生的交情以及退斋先生的归隐之志有关。
诗词关键字: 学宫 师友 准绳
相关诗词
  • 1
    [宋]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 2
    [宋]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㲯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
  • 3
    [明]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