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

我七君六旬,从会知无期。
但贪言议合,不误光景非。
先生明当别,吾将俦决疑。
欲言尚何限,记一十已遗。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即将分别之际,对友人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表达不舍之情。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即将分别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诗中“我七君六旬,从会知无期”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相识已久,但因各种原因未能相聚的遗憾。而“先生明当别,吾将俦决疑”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即将分别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未来路途的关心和祝福。 其次,从语言风格上看,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作者通过“从会知无期”、“明当别”等直白的表达方式,将情感直接传达给读者,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真挚情感。同时,诗中“欲言尚何限,记一十已遗”等句,也体现了作者语言的简洁明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友人未来的关心。 再次,从主题上看,这首诗主要讨论了“言议合”与“光景非”等问题。作者认为言谈可以相合,但不能影响时间的变化和规律。这里涉及到人与时间的关系,是对生命流逝的一种思考。作者借此向友人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未来道路的关注。 最后,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首尾呼应,层次分明。开头点明主题,中间通过对友人的不舍和关怀之情进行描写,最后以诗句总结全诗,点明主题。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人与时间关系的思考和对未来道路的关注。
创作背景
《送退斋先生归武夷》是宋朝诗人林逋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林逋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林逋长期隐居西湖孤山,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他的性格孤僻,不喜与人交往,但一旦遇到知己,便倾心相交。 这首诗题为《送退斋先生归武夷》,显然是送别之作。退斋先生可能是林逋的一位好友,要离开他隐居的武夷山,林逋因此写下这首诗来送别。诗中表达了林逋对退斋先生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光景 先生
相关诗词
  • 1
    [宋]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 2
    [宋]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㲯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
  • 3
    [明]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