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

春水平田鹭一群,黄花陌上野香薰。
若为雨霁犹屯雾,总以松多易染云。
洞拂古莎来鹿女,原留新迹过山君。
马蹄闲踏萧森影,夜月朝曦两不分。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之感。诗人通过对春天田野景色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首联“春水平田鹭一群,黄花陌上野香薰。”描绘了一幅春天田野的画面,水平如镜的田地,上面飞翔着一群白鹭,黄花盛开的路边,弥漫着野花的香气。这一联通过对色彩、气味和动静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颔联“若为雨霁犹屯雾,总以松多易染云。”则表现了山间的气候变化,雨后初晴,山间仍然弥漫着雾气,松树丛生的地方,云雾更容易形成。这一联通过对云雾的描绘,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和深度。 颈联“洞拂古莎来鹿女,原留新迹过山君。”通过描绘鹿女和山君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的元素,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活泼。 尾联“马蹄闲踏萧森影,夜月朝曦两不分。”最后通过马蹄声、萧森的树影、夜晚的月光和早晨的霞光,描绘了山林夜晚和早晨的景色,给人以宁静、神秘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田野和山林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的语言流畅,意象生动,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创作背景
《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是明朝文学家袁中道的诗作。这组诗描写了作者由芜湖入新安的道路上的所见所感。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地理背景:芜湖和新安都是明朝时期的地名,芜湖位于长江南岸,新安则位于安徽南部。作者在这段旅程中,穿越了美丽的山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2. 时代背景:明朝时期,文学繁荣,诗歌创作极为丰富。诗人们善于通过描写自然山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袁中道作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也受到了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 3. 个人背景:袁中道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这段旅程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了他的诗歌创作灵感。 综上所述,《由芜湖入新安道上四首》的创作背景包括了地理、时代和个人背景。这组诗是袁中道在旅程中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他对人生思考的体现。
诗词关键字: 春水 马蹄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