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十首》
松底柴门尽日关,主人西去几时还。 长鑱委地黄精老,时有寒猿啸砚山。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山林景象,通过松林、柴门、黄精、寒猿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思念和期盼。
首句“松底柴门尽日关”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山林景象,松林下的柴门整日紧闭,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这也暗示了主人已经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屋子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第二句“主人西去几时还”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思念和期盼。主人已经离去,不知何时才会回来,诗人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舍之情。
第三句“长鑱委地黄精老”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凄清,长鑱扔在地上,黄精也已经老去。这些描绘不仅增强了诗的氛围感,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最后一句“时有寒猿啸砚山”则通过寒猿的啸声,进一步突出了山林的寂静和清冷。同时,砚山的出现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主人的思念和期盼。
|
创作背景
《有怀十首》是宋代诗人刘子翚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首先,从社会历史环境来看,这组诗产生于宋代,这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都相对发达的时期,但也是一个政治风云变幻、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这样的背景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从诗人的个人经历来看,刘子翚本人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他对社会现象和人生百态有着敏锐的洞察和独特的感悟。《有怀十首》可以说是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对社会、人生、历史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综上所述,《有怀十首》的创作背景是复杂而多元的,既包括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也包括诗人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影响。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