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潭溪十咏·莲池》

莲池一亩余,瀰瀰吞众流。
花繁不近堤,欲往无方舟。
不及池中鱼,随波自沈浮。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莲池景色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莲池的美丽和诗人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莲池一亩余”,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莲池的面积和范围,使读者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瀰瀰吞众流”,则描绘了莲池水波的汹涌,展现了莲池的生命力和活力。 接着,“花繁不近堤,欲往无方舟”,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莲池的美丽。莲花繁盛,连绵不断,使得堤岸都无法靠近。诗人想要前往观赏,但却没有船只可乘。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莲池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向往。 最后,“不及池中鱼,随波自沈浮”,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池中的鱼,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鱼儿可以随着水波自由沉浮,而诗人自己却受到了许多束缚,无法像鱼儿一样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莲池景色的描绘和对鱼儿的羡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无奈。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韵味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潭溪十咏·莲池》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一首诗,具体创作背景并无详细的历史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从诗歌的内容和刘子翚的生活时代背景来推断可能的创作背景。 首先,从诗歌标题《潭溪十咏·莲池》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潭溪十咏》组诗中的一部分,这组诗可能是刘子翚在游览潭溪地区的自然景观时,被当地的美景所触动,而产生的创作灵感。其中,《莲池》这首诗很可能是他看到了莲池的美景,产生了感慨和联想。 其次,从刘子翚的生活时代背景来看,他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重视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刘子翚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他对自然和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感受,这也可能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 综上所述,虽然具体的创作背景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推测,刘子翚在游览潭溪地区,看到莲池美景时,产生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诗。
诗词关键字: 无方 不及
相关诗词
  • 1
    [宋]
    野蔓高台下,前朝记不诬。
    金文翻古偈,汉字变胡书。
    彩线风飘断,缃帘火烬馀。
    破云开白日,穿水照芙蕖。
    科斗频更改,庵园几遍锄。
    真门兼逸韵,两欲慕相如。
  • 2
    [唐]
    控压浔阳景,崔嵬古及今。
    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
    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
    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
    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
    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峭拔推双剑,清虚数二林。
    白莲池宛在,翠辇事难寻。
    天近星河冷,龙归洞穴深。
    谷春攒锦绣,石润叠琼琳。
    玄鹤传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远,云出几州阴。
    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 3
    [宋]
    此是河清宴。
    觉朝来、薰风满入,生绡团扇。
    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头米贱。
    且莫管、官租难办。
    绕砌苔钱无限数,更莲池、雨过珠零乱。
    尽买得,凌波面。
    家山乐事真堪羡。
    记年时、荔支新熟,荷筒齐劝。
    底事来寻蕉鹿梦,赢得乾忙似箭。
    笑富贵、都如邮传。
    做了丰年还百姓,便莼鲈、归兴催张翰。
    看卿等,上霄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