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十五首》
是处青山可垛跟,白云流水绕孤村。 笑携拄杖出门去,三世谁知一口吞。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孤立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受。整首诗的氛围宁静致远,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理解。
首句“是处青山可垛跟”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青山连绵,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句话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生活的深沉理解。
次句“白云流水绕孤村”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景致,白云和流水绕着孤独的村庄,形成了一幅优美且孤立的画面。这句话营造了一种宁静,稍带忧郁的氛围。
末两句“笑携拄杖出门去,三世谁知一口吞”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笑着携带拄杖出门,仿佛要去探索这个世界。而“三世谁知一口吞”则带有一种哲理意味,似乎在表达人生的无常和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诗中的意象深远,语言质朴,营造出一种深沉、宁静的诗意氛围。
|
创作背景
《偈三十五首》是宋朝诗人释祖珍所作的一组诗歌。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教义、修行实践以及宋代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释祖珍作为一名佛教僧人,他的诗歌多数与佛教教义、禅修体悟有关。通过这些诗歌,他表达了对佛法真理的理解、修行过程中的体悟以及劝导人们修行向善的意愿。
在宋代,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儒家、道家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因此,释祖珍的《偈三十五首》也可以被视为宋代佛教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僧侣们的修行体悟和心境。
总之,《偈三十五首》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佛教教义、修行实践以及宋代的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相关诗词
-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这里见得,黄面瞿昙。
隐身无地,其或渺漫。
不分照雇,眉毛鼻孔。
-
欲渡巨少,必假方舟。
橹棹俱全,风帆两便。
夜观星月,昼视云山。
万里之遥,一瞬可到。
人心尽畏波涛险,未必被涛险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