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防江行五首》

楼船动沧江,江晴鼓声发。
男儿取封侯,赴敌如饥渴。
腰悬孛堇头,长歌献金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描绘了一个英勇的男儿出征杀敌的场景。 首句“楼船动沧江”,以磅礴的气势展现出出征的场面,楼船在沧江上疾驰,波澜壮阔。次句“江晴鼓声发”,借用晴朗的江面和鼓声震天,进一步烘托出出征的雄壮气氛。 接着,“男儿取封侯,赴敌如饥渴”,直抒胸臆,表达了男儿渴望建功立业,英勇赴敌的决心和豪情。这两句语言简洁,但力透纸背,突显了男儿的英勇与坚毅。 然后,“腰悬孛堇头,长歌献金阙”,通过描绘男儿腰悬战刀,高歌献给朝廷的场景,生动展现了男儿的英勇形象和忠诚之心。 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语言简练生动,通过豪迈的笔触,将一个英勇赴敌、渴望建功立业的男儿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英雄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防江行五首》是宋代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组诗歌,其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事件“靖康之难”密切相关。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攻占了宋朝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了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这一事件对宋朝的统治和民族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激发了许多爱国文人的忧国之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子翚创作了《防江行五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精神的呼唤。诗歌描写了江南地区的防江抗金战争,以及人民在此过程中的英勇抗争和牺牲精神。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因此,《防江行五首》的创作背景是“靖康之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精神的关注和思考。
诗词关键字: 沧江 楼船 鼓声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