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守梅诗》
草棘萧萧野岸隈,暗香消息已传梅。 雪欺篱落遥难认,暖入枝条并欲开。 愁向天涯今度见,老随春色暗中来。 似闻诗社多何逊,盍试招邀共一杯。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野外的一种萧瑟与孤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力与希望的深深向往。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富有深度,语言优美,韵律流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联“草棘萧萧野岸隈,暗香消息已传梅”,以草棘和野岸为背景,描绘出冬季的荒凉和寒冷,而“暗香消息已传梅”一句则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复苏。
颔联“雪欺篱落遥难认,暖入枝条并欲开”,进一步描绘了冬季的严寒和春天的临近。雪欺压着篱笆,使人难以辨认,然而暖和的气息已经渗入枝条,使梅花欲放。
颈联“愁向天涯今度见,老随春色暗中来”,诗人用“愁向天涯”表达了梅花在寒冷季节中的坚韧和顽强,而“老随春色暗中来”则展示了生命的循环和重生。
尾联“似闻诗社多何逊,盍试招邀共一杯”,诗人通过邀请诗友共饮,表达了对于生命和春天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在寒冷中的坚韧和乐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冬天的寒冷和春天的临近,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于生命力和希望的赞美。
|
创作背景
《次韵张守梅诗》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等密切相关。
首先,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雅士之间的诗词唱和非常流行。张守梅作为刘子翚的好友,可能先创作了一首与梅花有关的诗,而刘子翚则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次韵”创作,即按照原诗的韵脚和主题进行和诗。
其次,梅花在宋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其傲雪凌霜的品质,常被用来象征坚韧、高洁的品格。因此,这首诗很可能也是在借梅花来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刘子翚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可能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影响。他可能通过梅花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借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综上所述,《次韵张守梅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宋代的文化环境、文人交往、文学象征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等多个方面。
相关诗词
-
秋风一何厉,吹尽山中绿。
可怜凌云条,化为樵夫束。
凛然造物意,岂复私一木。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青松未必贵,枯榆还自足。
纷然落叶下,萧条愧华屋。
-
盛衰日相寻,循环何曾歇。
攀条揽柔荑,回首惊脱叶。
绿槐阴最厚,零落今存荚。
千林一枯槁,平地三尺雪。
草木何足道,盈虚视新月。
微阳起泉下,生意未应绝。
-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
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
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
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
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