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懒庵》
山暝雨连夕,今晨天气清。 遥怀懒庵人,高卧掩柴荆。 幽寂性所嗜,萧然寄平生。 惟应田叟来,对床话躬耕。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清晨的宁静景象,并通过此景表达了对一位名为懒庵的人的怀念和想象。诗的情感基调清新、自然,带有一种闲适、恬淡的氛围。
首联“山暝雨连夕,今晨天气清”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清新的自然环境,既展示了自然的美,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
颔联“遥怀懒庵人,高卧掩柴荆”中,诗人怀念的人物——懒庵——出场。这是一个隐逸的人物,高卧柴荆,生活简朴。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懒庵生活的想象,也展示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颈联“幽寂性所嗜,萧然寄平生”进一步揭示了懒庵的性格和生活态度:他喜好幽静、孤寂的生活,淡然度过一生。这两句诗深入地剖析了懒庵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诗人对他的理解和赞赏。
尾联“惟应田叟来,对床话躬耕”描绘了懒庵与田叟的对话场景,他们共话农耕,生活朴素而自然。这里既展示了懒庵的田园生活,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用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隐逸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的情感流露自然,语言流畅,意象生动,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背景
《寄懒庵》是宋朝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士人阶层活跃,诗词成为他们表达情感、思想的重要方式。同时,宋朝也是一个政治变动频繁,社会矛盾复杂的时代,这些都可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影响。
2. **个人背景**:刘子翚本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以及他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看法,都可能影响到他的创作。刘子翚性格豁达,喜欢自然山水,这些都在他的诗中有所体现。
具体到《寄懒庵》这首诗,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达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人通过对“懒庵”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这种情感可能源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对政治的不满,或者是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创作背景是多元化的,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果您对这首诗感兴趣,建议您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其创作背景。
相关诗词
-
天寒日短道路长,白云飞处知吾乡。
大江之东渭之北,念我故人何可忘。
别来杨柳春依依,只今开到梅花香。
扁舟漫浪归未得,京尘海里安行藏。
身名未立仰天笑,床头夜夜鸣干将。
羡师物外无宠辱,庭前柏树常苍苍。
吁嗟念羽飞不到,二千里外空相望。
五云前坠满室光,报师之意无以将。
篇诗浓墨才淋浪,一声雁过天南翔。
-
懒翁疏散无与俦,结庵名懒山之幽。
萧然杖履岩壑裹,似是当年嵇阮流。
云何出处戾初志,束书负剑俄西游。
悲猿攀车鹤卧辙,去意勇决谁能留。
庵垂铁锁人迹断,破窗鸣纸风飕飕。
曳裾我昔翁六客,岂知继踵居翁室。
里闾应记往还频,猿鹤乍惊宾主易。
尔来庭户已更创,尚榜翁名志陈迹。
傍庵小树昔亲栽,凿沼今迁在檐北。
我山亭阚旧墙东,此景新成翁未识。
遥知捧檄遵归途,摘山官况今何如。
书来颇厌作吏冗,傣禄仅可供妻孥。
趋庭日一见官长,脚靴手板常睢盱
-
转盼重阳在眼前,客中岁月浪进迁。
云飞千里家何处,雁过一声秋满天,节近最关萱草梦,囊空犹欠菊花钱。
瞑心九日山头路,虽不登高亦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