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寄似表》
溪流元自急,积雨更兼旬。 曲渚方移棹,高城忽背人。 艰难争避地,去住不由身。 客食怜诗李,相期一问津。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雨后溪流景象,同时抒发诗人身世飘零、生活困顿之感的诗。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沉。
首联“溪流元自急,积雨更兼旬”描绘了雨后溪流的景象,原本湍急的溪流,在连续多日的雨后更显汹涌。这里既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又通过“积雨”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压抑和苦闷。
颔联“曲渚方移棹,高城忽背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舟行溪流的情景,曲折的水中小洲,高耸的城墙,忽然背离了人。这里的“忽背人”既展示了景物的变化,又暗喻了诗人生活中的突变和转折。
颈联“艰难争避地,去住不由身”则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困顿和无奈,无论是艰难地寻找安身之地,还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去留,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法掌控。
尾联“客食怜诗李,相期一问津”则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期待,诗人以“诗李”比喻朋友,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相遇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溪流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朋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
创作背景
《舟中寄似表》是宋朝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刘子翚在舟中所写,寄给他的朋友似表。具体的创作背景,诗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但可以从诗的内容和刘子翚的生活时代来推测。
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赞美。刘子翚作为宋朝的诗人,他的诗歌也充满了这些元素。
《舟中寄似表》这首诗,很可能是刘子翚在舟行途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景,同时对远方的朋友产生了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寄给似表,表达他的情感。
以上只是对《舟中寄似表》创作背景的一种推测,如果需要更具体、更准确的背景信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相关诗词
-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孤怀入海弥难说,水鸟舟人共此游。
束地巨环迎北小,拍天万水尽南流。
斜阳大月中宵见,(midnightsun为挪威奇景。
)故国新声一笑休。
(舟人共唱波兰新曲。
)忽忆江南黄篾舫,几时归去作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