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

君家遥借我家山,我亦时来一笑看。
缥缈云扶千叠秀,空蒙翠滴两州寒。
已将老目供秋晚,未觉豪心怯酒阑。
文伯诗无飘泊叹,尽将幽抱付遐观。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景并抒发豪情壮志的诗。诗人以借山观景为引子,表达了自己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首联“君家遥借我家山,我亦时来一笑看”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互动,友人家的山景借给诗人观赏,诗人也时常去欣赏这美景,一笑置之。这里既表达了友情的深厚,也引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颔联“缥缈云扶千叠秀,空蒙翠滴两州寒”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景,云雾仿佛是扶持着层层叠叠的山峰,使景色更加秀美。而“空蒙翠滴”则形象地描绘了山林间的蒙蒙细雨,增添了两州的寒意。这一联的意象生动,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山间的清新与寂静。 颈联“已将老目供秋晚,未觉豪心怯酒阑”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不畏衰老,不惧酒阑。诗人的“老目”已经供给了秋天的晚景,但他并不觉得自己的豪情壮志有所减退,哪怕酒已尽,也无所畏惧。 尾联“文伯诗无飘泊叹,尽将幽抱付遐观”引用了文伯的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处漂泊,却无叹息之意,而是将满怀的幽情寄托在远方的景观上,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洒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山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豁达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创作背景
**《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作品,具体的创作背景并不明确**。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作者刘子翚的生平、诗歌风格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尝试推测这首诗可能的创作背景。 刘子翚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创作极为兴盛。刘子翚本人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景抒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因此,《凝云堂诗次文贺州韵》很可能是刘子翚在观赏凝云堂的自然景观时,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从而创作的诗歌。他通过描绘凝云堂的云彩、景色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推测,具体创作背景可以参考诗歌集或询问语文老师获取更多信息。
上一首
《句》
下一首
《秋望》
诗词关键字: 飘泊
相关诗词
  • 1
    [宋]
    几年宦迹浪江湖,到此功名心已无。
    独上高楼翘首望,江郎山下白云孤。
  • 2
    [明]
    荆楚绵百越,襟带极遐裔。
    连山限车辙,外薄海无际。
    风气何纷厖,群蠢动相噬。
    古虽郡县置,画地出租税。
    负险恒自固,犬牙植形势。
    聚若蜂蚁来,散如鸟鼠逝。
    尧仁不能覆,往往思一薙。
    悬兵万里外,暴路蒙瘴疠。
    亦有内齐民,诖误混狂猘。
    巢穴牢弗破,根本先自殪。
    天遗槃瓠种,出入民患害。
    圣哲戒不虞,穷讨谅非计。
    皇灵冒下土,赫赫火俱厉。
    日月所出入,有生尽怀猍。
    宾贺崎岖间,苞檗久联缔。
    遣吏得黄侯,为国开信誓。

  • 3
    [唐]
    新昌北门外,与君从此分。
    街衢走车马,尘土不见君。
    君为分手归,我行行不息。
    我上秦岭南,君直枢星北。
    秦岭高崔嵬,商山好颜色。
    月照山馆花,裁诗寄相忆。
    天明作诗罢,草草随所如。
    凭人寄将去,三月无报书。
    荆州白日晚,城上鼓冬冬。
    行逢贺州牧,致书三四封。
    封题乐天字,未坼已沾裳。
    坼书八九读,泪落千万行。
    中有酬我诗,句句截我肠。
    仍云得诗夜,梦我魂凄凉。
    终言作书处,上直金銮东。
    诗书费一夕,万恨缄其中。
    中宵宫中出,复见宫月斜。
    书罢月亦落,晓灯随暗花。
    想君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