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熊叔雅四咏·石峰春霭》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山景的诗。首句“寒山远欲无”描绘出寒山遥远,仿佛快要消失在视线之外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冷、空旷的感觉。次句“春在冥蒙处”则表明春天已经到来,但还处于一种朦胧、隐约的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何如扫浮阴,尽放焦嶢露”,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扫去浮云,让春光充分洒落在焦嶢之上的心愿。“扫浮阴”的意象强烈,展现出诗人对清明世界的渴望,也暗示着生活中存在的阴霾和困扰。而“尽放焦嶢露”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用词精炼,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清明世界的向往。
|
创作背景
《和熊叔雅四咏·石峰春霭》是宋朝诗人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四季景色:诗题中的“石峰春霭”描绘了春天石峰被云雾笼罩的景色,可能诗人是在春天某个清晨,看到石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被美景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2. 情感寄托:诗人可能通过描绘石峰春霭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情感或心境。比如,春天的晨雾可能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萌生,而石峰则可能代表着坚韧和恒久。
3. 应和之作:从诗题中的“和”字来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与友人熊叔雅的唱和之作。熊叔雅可能先写了一首以“石峰春霭”为主题的诗,刘子翚则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以上是对《和熊叔雅四咏·石峰春霭》创作背景的一些推测,具体的情况可能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诗歌的内容以及相关历史背景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诗词
-
白石峰犹在,桥横一径微。
多年无客过,落日有云归。
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枝。
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
-
所子长江天际来,中流有山何壮哉。
深恨盘礴千万丈,寸土不受双崔嵬。
金山屹据上流险,四面佛屋相环回。
来帆去桨别舻舳,住僧过客烦追陪。
排空杰阁揖沧海,海山乱点浮织埃。
龙潭别耸石峰巧,时立野鹤慵毰毸。
堂头回首指遗像,坡公印老留青煤。
其人已去诗尚在,唱酬风月相徘徊。
再三瞻敬下山去,缥缈又入云涛堆。
焦山一望祗十里,舟师驾橹如奔雷。
行行晃荡呼吸顷,击缆牵确登山隈。
山中僧少竹木古,瘦根迸石穿莓苔。
幽姿野态随步出,胜处往往多楼台
-
劚石云边着着高,几经吟笔写风骚。
山翁莫袖经纶手,好趁春风钓门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