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次六四叔青字韵》

写出吴中胜,平生历历经。
露窥烟渚静,山入柁楼青。
老气何由逸,奔晖不肯停。
北潭摇梦否,渌面照轩棂。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吴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写出吴中胜,平生历历经”,作者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对吴中美景的赞美,并述说自己平生历经此地,对吴中胜景有着深厚的感情。 颔联“露窥烟渚静,山入柁楼青”,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吴中晨露和烟雾笼罩下的宁静水渚,以及青山映衬下的船楼,展现了吴中的自然美景。 颈联“老气何由逸,奔晖不肯停”,作者以“老气”形容自己的年龄和心境,表达了自己无法摆脱岁月的束缚,而时光的流逝也是不停息的。 尾联“北潭摇梦否,渌面照轩棂”,作者以“北潭”和“渌面”作为吴中景色的代表,通过“摇梦”和“照轩棂”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吴中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吴中美景的眷恋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吴中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次六四叔青字韵》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丰富。但是,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等方面进行一些推测。 首先,从诗歌的标题《次六四叔青字韵》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和诗,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刘子翚对他的“六四叔”的一首诗的回应。在古代,诗人之间通过诗歌进行交流和应答是非常常见的,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一种诗人间的交往和互动中产生的。 其次,从作者刘子翚的生平经历来看,他生活在宋朝,经历过一些社会的动荡和战乱。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可以推测这首诗也可能是在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中产生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诗人间的交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等多方面因素。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诗词关键字: 平生 历经 写出
相关诗词
  • 1
    [唐]
    我行空碛,见沙之磷磷,与草之幂幂,半没胡儿磨剑石。
    当时洗剑血成川,至今草与沙皆赤。
    我因扣石问以言,水流呜咽幽草根,君宁独不怪阴磷?
    吹火荧荧又为碧,有鸟自称蜀帝魂。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
    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
    秦亡汉绝三十国,关山战死知何极。
    风飘雨洒水自流,此中有冤消不得。
    为之弹剑作哀吟,风沙四起云沈沈。
    满营战马嘶欲尽,毕昴不见胡天阴。
    东征曾吊长平苦,往往晴明独风雨。
    年移代去感精魂,空山月暗闻鼙鼓。
    秦坑赵卒四十万,未若
  • 2
    [宋]
    笋舆沾汗每苍黄,今日追随得快凉。
    水落不知沙径改,风微如靳橘林香。
    我缘新病仍添懒,君不时来有底忙。
    只恐家山诮人去,十年秋兴在殊方。
  • 3
    [宋]
    江左一世称名公,首出刘惔与王-濛。
    自高直以天自况,何止数仞言高墉。
    虚声一传实何在,但知景附而风从。
    我朝诸公门户阔,普纳万象如虚空。
    群才俱入大鑪鞴,铸人端如金在鎔。
    又如东君一布令,白者自白红自红。
    岩岩千载玉局老,少年径以吾道东。
    首干乐全次六一,二公自是燕许宗。
    奏篇六论初流传,四海一日俱承风。
    其间杰出六君子,香薰班马尤为浓。
    涪翁又分江西派,作图序次田本中。
    哦诗作文各务实,荐鹗不愧北海融。
    坐令文物掩前代,主盟岂非诸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