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打鱼歌》

西溪观鱼仍开樽,鸣榔隐隐沈烟村。
吾人岂有竭泽意,澒洞四际鱼龙奔。
惊潜初见穿乱藻,亟遁转觉迷深源。
向非驱迫群党聚,罩{上四下鹿}徒使波涛浑。
巨鳞足供数客饱,银马琐碎不足论。
吁嗟神物未变化,暴骨砧机宁非冤。
江湖万里厌游泳,失地斗水能为恩。
临流解网意亦厚,诱以芳饵仍争吞。
因悲摇尾向数罟,岂异俯首縻华轩。
慨然投箸起太息,归思已逐冥鸿骞。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观鱼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溪观鱼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思考。 开篇“西溪观鱼仍开樽,鸣榔隐隐沈烟村。”描绘了诗人在西溪边观鱼,同时开着酒樽,听着榔声,感受着村庄的烟火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惬意的氛围。 接着,“吾人岂有竭泽意,澒洞四际鱼龙奔。”诗人表达了自己并无竭泽而渔的意图,而是看到四周鱼龙奔腾的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惊潜初见穿乱藻,亟遁转觉迷深源。”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鱼儿受到惊吓后,急速逃遁,穿梭于乱藻与深源之间,表现出鱼儿的生动活泼与自然的神秘。 “巨鳞足供数客饱,银马琐碎不足论。”诗人赞美大鱼的鲜美,足以让数客饱食,而小鱼则显得琐碎不足道。 “吁嗟神物未变化,暴骨砧机宁非冤。”诗人感叹神奇的生命在未变化之前,就已被宰杀,暴露在砧板上,难道不是很冤枉吗? “江湖万里厌游泳,失地斗水能为恩。”诗人表达了对鱼儿在江湖中游泳的艰辛与斗争的理解与同情。 “临流解网意亦厚,诱以芳饵仍争吞。”诗人描绘了人们解开渔网,用芳香的诱饵引诱鱼儿争相吞食的场景。 最后“因悲摇尾向数罟,岂异俯首縻华轩。慨然投箸起太息,归思已逐冥鸿骞。”诗人感叹鱼儿的悲惨命运,摇尾向数罟,与俯首被束缚在华丽的车辕上并无不同。诗人愤慨地扔下筷子,长叹一声,归思已经随着高飞的鸿雁远去了。 整首诗通过对观鱼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人性的反思。
创作背景
《打鱼歌》是宋朝刘子翚的诗作。刘子翚经历了两宋之交的战乱,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渔民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关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刘子翚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通过诗歌的形式反映渔民劳作艰辛的生活,展示了对底层民众的关怀。
诗词关键字: 太息 鱼龙 神物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2
    [清]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
    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
    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
    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
    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
    清夜游词,後庭花曲,唱彻江关女。
    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 3
    [明]
    新水柴门涨碧沙,孤村烟树隐渔家。
    客来湖上偏逢雨,春到江南又见花。
    沽酒隔邻传小瓮,打鱼深夜出枯槎。
    浮生莫遣浮名误,醉里还惊两鬓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