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曹沬》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关于战争和将领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位将领在多次战败后,开始怀疑自己的军事才能,但最终通过一次成功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
首句“数战数败北”直接点明了战争的惨烈情况,将领多次战败,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这里通过朴实的语言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展现了将领面临的巨大压力。
次句“宁非将略疏”则是将领对自己的怀疑和反思。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军事才能,认为自己的失败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策略有误,这种自我反省表现了将领的谦逊和求真态度。
然而,三、四句“收功一匕首,安用读兵书”则是将领对自己的肯定和自信。他虽然多次失败,但最终通过一次成功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这里的“一匕首”象征着一次简单的行动,但却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而“安用读兵书”则表现了将领的自信,他认为自己不需要再通过阅读兵书来学习军事知识,而是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将领在战争中的经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表现了将领的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诗中对将领的自我反省和自信也进行了生动的刻画,使得这位将领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
创作背景
《杂咏一百首·曹沬》是宋朝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以历史上的曹沫为题材,赞美了他不畏强权、英勇复仇的精神。曹沫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侠客,因不满齐国的侵略,以刺客身份混入齐国宫廷,最终成功刺杀了齐桓公。刘克庄在诗中通过描绘曹沫的形象和事迹,表达了对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精神的崇敬。
从时代背景来看,这首诗创作于宋朝,当时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刘克庄通过赞美曹沫的英雄事迹,旨在激发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呼吁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综上所述,《杂咏一百首·曹沬》的创作背景是刘克庄对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当时国家现状的关切和呼吁。
相关诗词
-
尽说彭门新半刾,昆吾剸玉如泥。
功名余事不须为。
才情诗里见,风味酒边知。
好在阿咸同老也,青云往岁心期。
千钟百首兴来时。
伯伦从妇劝,元亮信儿痴。
-
轻风湿湿树斑斑,燕乳鸠鸣春又残。
门巷狭斜无不到,有何人似柳花閒。
-
城上黄花散漫生,溪头绿树忽阴成。
浓春自欲烘人醉,却忆秋风一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