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飒,碧鲈银脍意何如。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象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炎炎夏日中的生活感受。 首联“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描绘了诗人因为畏惧暑热而久闭蓬门,谢绝来访,宁愿在小阁中度过虚静的时光。这一联凸显了夏日的炎热气氛,以及诗人对此的应对方式。 颔联“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进一步描绘了夏日的景象,嫩苔生长,绿叶垂落,带有虫蚀的痕迹,留下了鸟儿的蹄印。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中,诗人以寒泉和白羽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在暑热中的无奈和渴望清凉的心情。然而,寒泉之功难以抵御夏日的炎热,白羽之凉也无法真正消除暑意,这进一步体现了夏日的酷热。 尾联“忍待西风一萧飒,碧鲈银脍意何如。”诗人通过“忍待西风”表达了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夏日炎热的无法忍受。而“碧鲈银脍”的意象,则让人想象到秋天丰收的喜悦,与夏日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以夏日的炎热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的景象,同时也表达出对秋天凉爽的期待。诗人的描绘细腻生动,感情真挚,让人感同身受
创作背景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主要基于宋哲宗元祐年间,旧党与新党之间的政治斗争。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宋哲宗初立,宣仁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上台,苏轼、刘子翚等人各有晋升。然而,元祐八年,宣仁太后死,哲宗亲政,新党再度上台,章惇执政,排斥旧党。同年八月,苏轼被贬定州。哲宗绍圣元年,即元祐九年,“二苏”及“四学士”先后相继连续被贬。晁冲之虽只作了个承务郎的小官,也被当作旧党人物,被迫离京隐居河南具茨山。从此,当年的诗朋酒侣,天各一方,均遭困厄。因此,刘子翚写了这首和诗,表达对旧日朋友的眷念,同时抒发了对当时政治斗争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诗词关键字: 留鸟 西风
相关诗词
  • 1
    [宋]
    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幽。
    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
    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
    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岩头。
    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
    风高松子落,天外钟身浮。
    祖师生郎石,古殿名般州。
    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
    老僧笑相语,兹事常穷求。
    移出蓬莱岛,等吾仙子游。
  • 2
    [宋]
    两曜劈箭急,一年弹指间。
    始见大暑小暑,又是小寒大寒。
    通身寒暑无回互,笑倒当年老洞山。
  • 3
    [宋]
    大暑流金石,寒风结冻云。
    梅花行度远,自有一枝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