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
晨兴访萧寺,爽气清如沐。 坐看雨离山,飞阴断平陆。 归途阻夕涨,伫立惊幽独。 曳杖听残钟,却寄僧坊宿。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晨去拜访萧寺,感受到清爽的气息,坐着看雨落在山间,平陆上飞阴断断续续。在归途中,夕涨阻挡了去路,诗人伫立在那里,惊叹于周围的幽静和孤独。最后,他拖着拐杖听取残钟的声音,决定在僧坊过夜。
诗中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刻画出自然景色的优美和寂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这首诗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深思。
|
创作背景
《晨兴》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当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同时,宋朝也是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战争、政治斗争等社会事件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个人经历:刘子翚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也对《晨兴》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他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以及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都在诗中得到了体现。
综上所述,《晨兴》的创作背景是宋朝的文化背景和刘子翚的个人经历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生感悟的表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
相关诗词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揽辔疲宵迈,驱马倦晨兴。
既出封泥谷,还过避雨陵。
山行明照上,谿宿密云蒸。
登高徒欲赋,词殚独抚膺。
-
洛寺相从不出门,绕城空复记名园。
程文堆案晨兴早,竹簟连床夜雨喧。
归路逢僧暂容与,登山无力强扳援。
遥知别後都如梦,赖有君诗一一存。